[发明专利]电力迁移介质容器以及电力迁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9559.1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8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仁史;加藤智之;樱井利之;山崎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迁移 介质容器 毛细管 阴极端 毂帽 密封 毛细管填充 静止状态 密封状态 迁移装置 刺破 死区 填充 简易 制造 | ||
在向毛细管内填充迁移介质时,迁移介质容器维持静止状态、容易地实现毛细管与迁移介质容器的密封。迁移介质容器的形状也简易,可容易地进行该迁移介质容器的制造,并且,迁移介质的封入也容易。封入迁移介质容器的迁移介质的量也无限接近向毛细管填充的迁移介质的量,使死区容积变少。在迁移介质容器(105)中,具备将由迁移介质(222)充满的容器(214)维持为密封状态且能被毛细管阴极端(207)刺破的毂帽(215),利用通过使毛细管阴极端(207)刺破密封了由迁移介质(222)充满的容器(214)的毂帽(215)而产生的压力向毛细管(101)的内部输送迁移介质(2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迁移介质容器以及电力迁移装置。例如,在通过电力迁移分离以及分析DNA、蛋白质等的试料的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中,涉及适合在该装置使用的电力迁移介质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力迁移装置,向毛细管中填充高分子凝胶体与聚合物等的迁移介质的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得到广泛地使用。
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表示的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一直以来被使用。该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相比较于平板型电力迁移装置放热性高,由于能够向试料施加更高的电压,所以有能够以高速进行电力迁移的优点。另外,还有试料以微量即可、能够迁移介质的自动填充与试料自动注入方面等多个优点,使用于以核酸与蛋白质的分析为代表的多样分离分析测量。
在图1中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的概要。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由毛细管101、向毛细管101的两端施加高电压的高压电源102、控制毛细管101的温度的恒温槽103、向毛细管101内填充迁移介质的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等构成。除了这些结构以外,还含有未图示的由激光光源构成的照射系统、检测荧光的受光光学系统、搬运装入试料的容器的搬送机等。
毛细管101的阳极侧与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接合。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内的流路分歧为两个流路。流路的一方接合于迁移介质容器105中,流路的其他方接合于缓冲液容器A106。
在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中,相对于只有50μm左右的内径的毛细管101,需要注入水的数百倍的高粘度的迁移介质。因此,在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中,在迁移介质用的流路的一端采用能够施加数Mpa压力的结构。作为该种结构,例如使用柱塞泵107。在图1的情况中,柱塞泵107在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被驱动。由此,使流路的容积变化,在迁移介质的填充中产生必要的压力。
在试料分析时向与毛细管101连接的流路的两端间(缓冲液容器A106以及缓冲液容器B109之间)施加高电压,在毛细管101的迁移介质中电力迁移被荧光标识的DNA等的试料。试料由于分子尺寸不同而在迁移速度上产生不同,在检测部108中被检测。
可是,在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中需要进行迁移介质容器105的交换与毛细管101的交换。可是,在进行这些的交换时,由于流路的一部分被暴露于空气中,存在在流路内混入空气的可能性。
在电力迁移时,数~数十kV的高电压施加于流路的两端间。因此,在流路内存在气泡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该气泡电力性地隔断流路的可能性。在电力性地隔断流路的情况下,在隔断位置产生高电压差,产生放电。根据该放电的大小,存在破坏毛细管电力迁移装置的可能性。
因此,在电力迁移开始之前需要从流路内除去气泡。
例如,在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内存在气泡的情况下,关闭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与毛细管101的连接流路,以那样的状态在单元内的分歧路中折返迁移介质的方式流入缓冲液容器A106中。由此,从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的流路区间中除去气泡。迁移介质填充单元104中的流路内的气泡的有无通过使用人员目视确认来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未经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9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