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5489.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野泽秀晶;长冈智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5/02 | 分类号: | E05B85/02;E05B77/38;E05B8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一体化有啮合部组件与操作部组件,所述啮合部组件具备固定在车门上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以及收容在主体内的能与车身侧的锁止销卡合的卡锁和能与卡锁卡合的杆等啮合机构,所述操作部组件具备固定在上述主体里侧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和组装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通过对啮合机构进行操作,能将车门切换为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5123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233318号
近年,为提高门锁装置的组装效率而进行自动组装,但是要求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可是,以往将啮合部组件的各构件组装到啮合部组件的主体上时,不能从一个方向组装各构件。其结果,需要将主体翻转的工序,因此存在组装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车门或车身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在一面上形成有锁止销进入槽,设置在所述车门或所述车身的任意另一方上的锁止销伴随所述车门的关闭移动而进入所述锁止销进入槽;卡锁,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啮合并能从打开位置旋转到锁止位置;杆,被施加从与所述卡锁的卡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向能与处于所述锁止位置的所述卡锁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方向旋转的作用力,与所述卡锁的旋转联动从所述卡合位置旋转到所述释放位置,并且通过作用力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并与所述卡锁卡合,由此将所述车门限制在关闭位置;以及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缓冲件,所述主体具有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所述主体具有用于收容从该开口部插入的所述缓冲件的缓冲件安装孔,所述缓冲件配置在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最里部,与进入的所述锁止销抵接,并且与从所述释放位置旋转到所述卡合位置的杆抵接。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所述主体具有设置在与形成有所述锁止销进入槽的面相反一侧的开口部,所述主体具有用于收容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所述杆的杆安装孔。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所述杆具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根据设置在所述车门上的手柄的打开操作使所述杆从所述卡合位置旋转到所述释放位置,由此解除与所述卡锁的卡合。
按照本发明,能够实现提高组装效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啮合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主体的前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后方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啮合部组件的橡胶缓冲器的位置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操作部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锁定状态的动作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0所示的操作部组件的解锁状态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此外,在图面的记述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适当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门锁装置100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将图1中的左方作为“车内侧(I)”、右方作为“车外侧(O)”、上方作为“上方(U)”、下方作为“下方(D)”、附图里侧作为“前方(F)”、附图跟前侧作为“后方(R)”说明。这些方向的定义是为了便于说明,门锁装置100的朝向当然会因安装车种和安装位置等发生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未经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54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