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电检测单元和漏电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43766.6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佑高;高桥康弘;桥本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83/02 | 分类号: | H01H8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李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检测 单元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于电源与负载之间来检测负载侧的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和漏电 时切断电路的漏电断路器,特别适合将零相变流器用于漏电检测的情况。
背景技术
如众所周知的,零相变流器是用于将所有相的电流贯穿环状芯,如果在环状芯产 生所谓的二次电流,则认为发生漏电(接地)的装置,使电源-负载间的电流贯穿该环状芯的 是漏电断路器。漏电断路器通常与漏电跳闸装置配合地搭载有过电流跳闸装置,漏电跳闸 装置用于在通过具有漏电检测电路的漏电检测单元检测到产生漏电的情况下切断电路,过 电流跳闸装置用于在负载侧产生过电流(短路)的情况下切断电路。而且,在产生漏电或过 电流的情况下,漏电跳闸装置或过电流跳闸装置打开开闭机构的电源侧电路的接点,切断 电路。作为这种漏电断路器或漏电检测单元,存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 装置。在其中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漏电检测单元中,将与电源侧电路的各相对应的板状的电 源侧导体配置于零相变流器的轴向上的一侧。此外,在零相变流器的轴向上的另一侧,配置 与负载侧端子的各相对应的板状的负载侧导体。而且,使所有相的圆棒状的贯穿导体贯穿 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与对应的电源侧导体和负载侧导体抵接。由此,由于电源侧导体和负 载侧导体在贯穿零相变流器的状态下按每个相连接,因此将硅或环氧树脂等绝缘树脂填充 到各相的导体间的间隙中并使其固化,确保各相间的绝缘。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漏电 检测单元中,用板状的贯穿导体将板状的电源侧导体与板状的负载侧导体预先一体地相连 成两叉状,按每个相通过涂覆处理施加绝缘。接着,以跨过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的方式插入 那些导体部件,组装电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048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36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漏电检测单元和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漏电检测单元 在组装性上都存在改善的余地。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漏电检测单元中,由于在各 相的电源侧导体和负载侧导体用贯穿导体连接的状态下需要填充绝缘树脂,因此需要以良 好的精度对所有导体进行定位。此外,由于当在填充的绝缘树脂产生气泡或裂缝时会损害 绝缘,因此还需要使这些现象不发生。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漏电检测单元中,由于 需要以跨过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的方式插入形成为两叉状的导体部件,因此不仅组装时麻 烦,而且那些导体部件的加工形成也复杂。此外,为了将两叉状的导体部件插入环状芯中, 需要将环状芯的内孔扩大,其结果是零相变流器和漏电检测单元也都可能变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诸多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体部件的加工 容易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特别是在组装性上优异的漏电检测单元和漏电断路器。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以上课题,本发明的一形态的漏电检测单元将与负载侧端子的各相对应 的负载侧导体配置于零相变流器的轴向上的任意一侧。此外,将与电源侧电路的各相对应 的电源侧导体配置于零相变流器的轴向上的另一侧。而且,就这些负载侧导体和电源侧导 体中的一相或两相而言,将贯穿导体部相连固定于负载侧导体和电源侧导体中的任意一 者。此外,就其余的相而言,将贯穿导体部相连固定于负载侧导体和电源侧导体中的另一 者。这些贯穿导体部贯穿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从而与负载侧导体和电源侧导体中的相与 贯穿导体部的相对应且没有相连固定有贯穿导体部的那一者的接合部接合。进一步地,至 少在相连固定有贯穿导体部的负载侧导体和电源侧导体的该贯穿导体部相连固定部的外 侧施加绝缘涂层部。
此外,在该漏电检测单元中,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将贯穿 导体部的零相变流器轴正交截面形状设为扇形。
此外,在漏电检测单元中,在零相变流器的环状芯为椭圆形的情况下,优选将贯穿 导体部的零相变流器轴正交截面形状设为扇形和四边形的组合。
此外,在漏电检测单元中,在零相变流器的轴向中的任一侧或两侧,优选在相互邻 近的上述接合部之间插入有绝缘板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3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剥离掩模层的牺牲材料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