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震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6813.4 | 申请日: | 2014-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9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青井克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G01L2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 ||
爆震传感器包括支承构件、压电元件、电阻器、壳体和一对电极部。电阻器包括具有金属覆膜的电阻主体,且该电阻器与一对电极部并联连接。电阻器具有外侧覆膜,该外侧覆膜由热变形温度高于形成壳体的树脂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覆盖金属覆膜。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国际申请基于2013年6月25日向日本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3-132832号主张优先权,将日本特许申请第2013-132832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在内燃机产生的爆震的非共振型爆震传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检测在内燃机产生的爆震的非共振型爆震传感器,已知有借助螺栓等固定构件固定于内燃机的安装位置的非共振型爆震传感器。该爆震传感器包括作为传感器元件的压电元件以及用于支承压电元件的支承构件。支承构件在自身的中央形成有贯穿孔,通过将螺栓等固定构件贯穿于该贯穿孔内,从而借助固定构件将爆震传感器固定于内燃机的安装位置。
所述爆震传感器设有用于将测量到的爆震信号输出到外部的一对电极,使用将该电极之间连接起来的金属覆膜电阻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金属覆膜电阻器能够用于各种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00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772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4171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007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用于爆震传感器的金属覆膜电阻器,使用了利用由环氧树脂形成的外饰覆膜覆盖具有金属覆膜的电阻主体的外侧而成的金属覆膜电阻器。然而,所述金属覆膜电阻器存在这样的问题:因形成爆震传感器的壳体时施加的热量、热循环试验而损伤较大,耐热性存在瓶颈。
具体而言,由于被施加高温,金属覆膜电阻器的外饰覆膜、即环氧树脂与金属覆膜和构成爆震传感器的壳体的尼龙66(以下,标记为“66尼龙”。)熔接在一起。之后,若外部温度发生变化而外饰覆膜发生膨胀、收缩,则熔接在一起的金属覆膜联动地膨胀、收缩,因此金属覆膜会自电阻主体剥离。若像这样金属覆膜剥离,则金属覆膜电阻器的电阻值有可能偏离期望的值而升高。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提高耐热性的爆震传感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爆震传感器包括支承构件、压电元件、电阻器、壳体和一对电极部。
支承构件具有筒状的主体部。压电元件是位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主体部的外周的环状的压电元件。一对电极部位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且层叠于所述压电元件,用于向外部输出所述压电元件所产生的电信号。电阻器包括具有金属覆膜的电阻主体,且该电阻器与所述一对电极部并联连接。壳体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外侧,由至少包围所述电阻器、所述压电元件和所述电极部的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电阻器具有覆盖所述金属覆膜的外侧覆膜。外侧覆膜由热变形温度高于形成所述壳体的树脂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的树脂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