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状态推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6183.0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7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志牟田亨;仓恒弘彦;渡边恭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疲劳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A61B5/02;A61B5/02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状态 推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人的生物状态进行推测的生物状态推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基于利用高速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来对心电图中的心跳变动 (R-R间隔的变动)进行频率分析(频谱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来对自主神经功 能进行评价。此外,在心跳变动的频率分析的结果中,很明显,到0.15Hz 为止的低频分量(LF)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功能(包含一部分副交感神经), 0.15Hz以上的高频分量(HF)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将低频分量/高频分量之 比(LF/HF)用作为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主神经功能评价装置,该自主神经 功能评价装置用光电脉搏波信号来代替心电信号,利用对光电脉搏波信号 进行二次微分而获得的加速度脉搏波信号来对自主神经功能等进行评价。 该自主神经功能评价装置对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测量而获得的脉搏波的波形 进行二次微分,以计算出加速度脉搏波,根据所获得的加速度脉搏波的波 形来求出与心电图的R-R间隔的变动相对应的a-a间隔(脉搏间隔)的变动。然 后,该自主神经功能评价装置对a-a间隔的时间变动进行频率分析,根据其 结果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根据该自主神经功能评价装置,能利用光电脉搏波传感器在座位上对 指尖的脉搏波进行测量,从而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因此,与使用心 电图的情况相比,无需在测量时脱去穿上衣服或安装多个心电电极等,就 能简便地获得评价结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50805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如上所述,在利用现有的心电图、加速度脉搏波的数据并通过 心跳变动分析(频率分析)来进行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中,当自主神经(即交 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状态稳定时,需要获得心跳等的数据,因此,使用 者(被检测者)在进行测量前需要以安静坐姿休息例如5分钟左右。然后,在 进行足够的休息后,需要保持状态不变地持续例如3分钟以上(或例如100跳 以上)对心电图或光电脉搏波进行测量。
因此,在现有的心跳变动分析中,在无法在测量前进行充分休息的情 况下,或者当在测量中无法保持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处于优先地位,从 而有可能无法进行正确的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另外,在至此为止的自主 神经功能分析中,在安静下来后进行测量的情况下,已知自主神经活动量 (TP)、自主神经平衡(LF/HF)与自觉性疲劳症状、醒来时活动量、睡眠效率 等有关,但在被检测者未保持5分钟安静而立即进行测量的情况下,自主神 经功能会丧失与这些参数的关联,从而诊察价值会显著降低。因此,希望 获得在获取心电图、光电脉搏波(加速度脉搏波)等生物信息时无需使使用者 (被检测者)保持安静、并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对自主神经功能等生物状态进行 推测的技术。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状 态推测装置,该生物状态推测装置在获得用于推测生物状态的生物信息时, 无需使使用者保持安静,并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对生物状态进行推测。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状态推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心电电极, 该一对心电电极对心电信号进行检测;光电脉搏波传感器,该光电脉搏波 传感器具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对光电脉搏波信号进行检测;峰值检测 单元,该峰值检测单元分别对由一对心电电极所检测出的心电信号的峰值、 及由光电脉搏波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光电脉搏波信号的峰值进行检测;脉搏 波传播时间运算单元,该脉搏波传播时间运算单元根据由峰值检测单元所 检测出的光电脉搏波信号的峰值与心电信号的峰值之间的时间差来求出脉 搏波传播时间;相关信息存储单元,该相关信息存储单元对基于脉搏波传 播时间与生物状态之间的关系而预先决定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以及生物 状态推测单元,该生物状态推测单元基于由脉搏波传播时间运算单元所求 出的脉搏波传播时间、及存储于相关信息存储单元的相关信息,来对使用 者的生物状态进行推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疲劳科学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株式会社疲劳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