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丝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30437.8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良浩;小高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B21C3/12 | 分类号: | B21C3/12;B21B31/18;B21B31/20;B21C3/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影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线材进行拉伸加工的拉伸装置即拉丝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电弧焊接用焊丝进行拉伸加工的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焊接机器人等中使用的电弧焊接用焊丝,除实芯的单线(solid wire)以外,还有在将宽度窄的钢带成形为管状的外皮钢带内填充有助焊剂的管状药芯焊丝等。
这些电弧焊接用焊丝通过使钢线材、钢带等穿过孔模、辊模等拉丝装置进行拉伸而制造。对该钢线材、钢带等进行拉伸的拉伸加工以如下方式实现:构成将多台孔模、辊模等拉丝装置组合而成的模组,使钢线材、钢带等通过将该模组串行配置多组而成的拉伸生产线。
在线材的拉伸加工中,大多使用多台孔模、辊模,作为这样的辊模,有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拉丝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的拉丝装置是通过辊模对线材进行拉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构成辊模的一对辊分别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保持该轴承的轴承箱;以及支承该轴承箱的一体式的框体,各所述轴承箱分别经由轴承箱固定用梁而固定于所述框体,所述轴承箱固定用梁通过所述辊的间隔调整用的螺栓而固定于所述框体,并且所述轴承通过被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的位置调整用的螺栓支承的轴承盖而被保持为能够在所述轴承箱内移动。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拉丝装置是使线材通过由在外周具有模槽的一对辊模而形成的模孔,从而对该线材进行拉伸加工的拉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其具有一端侧轴部、轴线的延长线与该一端侧轴部彼此一致的另一端侧轴部、以及形成在这些轴部之间的相对于该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轴部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轴部,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在轴内部具有冷却介质流路;第一轴承,其固定于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并且外嵌安装有所述一对辊模中的一方的辊模,将该一方的辊模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二轴承,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并且外嵌安装有所述一对辊模中的另一方的辊模,将该另一方的辊模支承为旋转自如;第一、第二辊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以能够沿它们的轴向滑动位移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框体上;以及第一、第二辊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以能够将它们的所述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轴部的轴线作为中心而旋转位移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框体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83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拉丝装置采用在保持辊模的框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间接冷却方式。因此,辊模发出的热量不经由辊模的轴承以及辊轴向框体传递,不被冷却介质吸收。因此,专利文献1的拉丝装置称不上具有充分冷却辊模以及轴承的结构,存在无法抑制辊模的热膨胀并对线径带来变动,且朝向轴承的负荷高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拉丝装置具有在具备冷却介质的流路的偏心轴上安装辊模的结构。通过对安装有辊模的轴承的偏心的支承轴进行冷却,从而辊模以及轴承的冷却效果提高,因此能够抑制辊模的热膨胀,使线径的稳定性提高,还能够降低朝向轴承的负荷,实现轴承的长寿化。
然而,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拉丝装置的组装以及调整要求熟练的技能。例如,在安装辊模时,必需一边在框体内的规定位置保持辊模一边将支承轴嵌入轴通孔以及轴承,以使得辊模的轴承的位置与框体的轴通孔的位置对应。在将支承轴嵌入轴通孔并且嵌入轴承时,必需利用锤子等一边调节力一边敲击支承轴,若力的调节错误,则担心使部件破损。
另外,在安装辊模后,需要调整辊模的位置,特别是,在调整辊模的径向位置时,必需调整偏心的支承轴,作业者需要熟练的技能。如上述例示那样,专利文献2的拉丝装置的组装以及调整要求熟练的技能,因此仅部分熟练作业者能够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组装以及调整的拉丝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本发明中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0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长条型材制造金属板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