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LED元件、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8492.3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伸宏;桔裕子;石桥奈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H01L51/50;H05B33/02;H05B3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led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LED元件、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正积极地进行等离子显示器面板(PDP)、场致发射显示器(FED)、有机LED元件、无机EL元件等新型发光器件的研究、开发。其中,有机LED元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作为下一代的发光元件之一而受到瞩目。其具有在电极间夹持有机层的结构,作为发光的机理,首先,通过在电极间施加电压,从各自的电极注入空穴、电子,接着它们在有机层内结合,使有机层内的发光材料成为激发状态。之后,获取发光材料由激发状态到基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光。作为具体的用途,可例举显示器或背光、照明等。
作为有机LED元件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具备在基板上形成作为多个孤立图案而形成的像素的第一电极线的主要部分2a,在第一电极的孤立图案群部分具有开口部的绝缘层3,形成于各孤立图案的包含发光部的规定部分的发光介质4,以与和发光介质相邻的孤立图案连接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电极主要部分5a;像素部分由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件构成,将它们串联连接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029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具有如上所述的串联连接的结构的有机LED元件是构成作为透明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复合氧化物和作为金属电极的第二电极直接接触的结构。因此,如果在两电极间施加电流,则存在构成透明电极的复合氧化物中的氧向金属电极侧扩散、金属电极的电阻值上升的问题。此外,如果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的界面部分中混入碳等杂质,则该杂质等也会成为使电极间的电阻值上升的原因。
在这样的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的界面部分中电阻值上升的状态下导通电流的情况下,由于界面部分发热而金属电极的氧化进一步进行,有时根据情况由于发热而导致该界面部分烧断、元件破损。例如在照明用途等大电流持续导通的用途中,氧的扩散和发热量的增大变得更易进行,这一点尤其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构成有机LED元件的2个电极的界面附近的电阻上升的有机LED元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LED元件,它是多个发光区域被串联连接的有机LED元件,其中,
上述发光区域具备
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
邻接的发光区域介由阻隔层来连接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二电极,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或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中的C浓度为10原子%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LED元件,它是多个发光区域被串联连接的有机LED元件,其中,
上述发光区域具备
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
邻接的发光区域介由阻隔层来连接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二电极,
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中的O浓度为20原子%以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LED元件,它是多个发光区域被串联连接的有机LED元件,其中,
上述发光区域具备
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
邻接的发光区域介由阻隔层来连接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发光区域的第二电极,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或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中的H浓度为5原子%以下。
此处,本发明的有机LED元件中,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包括相容层。
本发明的有机LED元件中,上述第二电极和上述阻隔层的界面区域可包括相容层。
本发明的有机LED元件中,上述阻隔层可由含有选自Cr、Mo、Ti、Ta、Pd、Pt的1种以上的元素的金属或合金构成。
本发明的有机LED元件中,上述有机LED元件形成于基板上,
上述基板可具备光获取层。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它是多个发光区域被串联连接的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具备
形成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形成工序,
形成阻隔层的阻隔层形成工序,和
形成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形成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84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供应系统
- 下一篇:污泥漏斗悬浮泥渣层式斜板沉淀工艺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