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雾干燥的洗涤剂粉末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25739.6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9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A·A·马丁内斯-古斯曼;H·H·坦塔维;A·波特;T·S·阿齐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3/04 | 分类号: | C11D3/04;C11D11/02;C11D17/06;C11D3/10;C11D3/37;C11D11/00;C11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颖;陈文青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干燥 洗涤剂 粉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干燥的洗涤剂粉末和用于制备喷雾干燥的洗涤剂粉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颗粒状洗涤剂组合物包含去污活性成分。通常,这些去污成分使得颗粒“发粘”。这具有使颗粒粘在一起的效果,所述效果不利地影响颗粒状组合物的流动性并可影响在洗涤液体中的溶解。因此,常常将呈单独的颗粒或粉末形式的“增量剂”加入颗粒状组合物中以抵消粘性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
增量剂包括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粘土(诸如膨润土)以及沸石。然而,碳酸盐和硅酸盐影响洗涤液体的pH,使其成碱性并因此影响洗涤剂组分的清洁性能。沸石是洗涤剂助剂并因此与水中的离子相互作用,所述离子是水硬度的源,因此其形成沉积在织物上的这些络合物的残余物。粘土导致织物变灰,织物褪色以及织物上的残余物沉积。
最优选的增量剂是硫酸盐,因为这是pH中性的,并且不用作助洗剂。然而,中性硫酸盐具有高堆密度,因此在添加到水中时,其快速下沉并在容器的底部形成沉淀。消费者将该沉淀与“差的清洁”联系起来,因为他们相信组合物不溶于水中并因此“不起作用”。另外,在织物手洗涤情况下,缓慢溶解的沉淀物使洗涤液体感觉“有砂砾”。消费者将这与“脏洗涤用水”和“缺乏清洁性”联系起来。此外,作为洗涤液体中的硫酸盐沉淀物,其可捕捉其它洗涤剂组分并因此影响整体清洁性能。
因此,在颗粒状衣物洗涤剂组合物的领域中需要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并仍然表现出优异的流动性。发明人已经令人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喷雾干燥粉克服该问题,所述喷雾干燥粉末包含(i)20至80重量%的第一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一喷雾干燥颗粒包含介于5重量%和小于45重量%之间的硫酸盐、阴离子去污表面活性剂,并具有120g/l至450g/l的堆密度;以及(ii)20至80重量%的第二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二喷雾干燥颗粒包含至少45重量%硫酸盐并具有350g/l至700g/l的堆密度。还令人惊奇地发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颗粒中提供硫酸盐改善在制造期间将硫酸盐配制成喷雾干燥粉末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喷雾干燥粉末,其包含(i)20至80重量%的第一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一喷雾干燥颗粒包含介于5重量%和小于45重量%之间的硫酸盐、阴离子去污表面活性剂,并具有120g/l至450g/l的堆密度;以及(ii)20至80重量%的第二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二喷雾干燥颗粒包含至少45重量%硫酸盐并具有350g/l至700g/l的堆密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用于制备根据第一方面的喷雾干燥粉末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喷雾干燥粉末
本发明的喷雾干燥粉末包含(i)20至80重量%的第一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一喷雾干燥颗粒包含介于5重量%和小于45重量%之间的硫酸盐、阴离子去污表面活性剂,并具有120g/l至450g/l的堆密度;以及(ii)20至80重量%的第二喷雾干燥颗粒,所述第二喷雾干燥颗粒包含至少45重量%硫酸盐并具有350g/l至700g/l的堆密度。
第一颗粒的含量按所述喷雾干燥粉末的重量计,可以为50重量%至80重量%,或甚至60重量%至80重量%。另选地,第一颗粒的含量按所述喷雾干燥粉末的重量计,可以为20重量%至50重量%。第二颗粒的含量按所述喷雾干燥粉末的重量计,可以为50重量%至80重量%,或甚至60重量%至80重量%。另选地,第二颗粒的含量按所述喷雾干燥粉末的重量计,可以为20重量%至50重量%。
所述喷雾干燥的洗涤剂粉末适于任何洗涤剂应用,例如:衣物洗涤,包括自动洗衣机衣物洗涤和手工洗涤衣物,甚至漂白剂和衣物洗涤添加剂;硬质表面清洁;盘碟洗涤,尤其是自动盘碟洗涤;地毯清洁和清新。然而,所述喷雾干燥的洗涤剂粉末高度优选为喷雾干燥的衣物洗涤剂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洁公司,未经宝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5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