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多层大型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1807.1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T.雷赫尔;I.阿雷托夫;P.维塔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森鲍.克莱默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8 | 分类号: | B21C37/08;B21C37/09;B21C37/15;B21D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克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多层 大型 方法 | ||
1.一种用于制造多层大型管的方法,其具有位于外侧的支承层(1)和至少一个位于内侧的衬层(2),其特征在于以下方法步骤:
-提供以预定的初始弯曲半径(RB0)预弯曲的、用于支承层(1)的支承板和至少一个以预定的初始弯曲半径(RA0)预弯曲的、用于衬层(2)的衬板,
-将至少一个预弯曲的衬板放置在预弯曲的支承板的内侧上以构成支承层(1)和至少一个衬层(2),其中,所述预弯曲的衬板及支承板的沿弯曲轴线延伸的纵棱边被定位和平行定向,
-将至少一个衬板的至少两个纵棱边(3a,3b,3c,3d)与支承板材料接合地相连,
-将由材料接合地相连的支承层(1)和至少一个衬层(2)组成的复合体借助弯曲机成型为有缝的多层大型管,其中,在没有材料接合地相连的接触区域中形成摩擦连接,
-通过焊接纵向缝封闭所述有缝的多层大型管余留的缝隙。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材料接合的连接的方法步骤中,至少一个衬板的关于弯曲环绕的棱边(4)也至少局部地与支承板(1)相连,和/或借助支承板的焊透来进行材料接合的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预弯曲的部分衬板沿周向相互邻接地安置在内侧上并且在那各自地至少沿它们两个纵棱边材料接合地与支承板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不同材料的、不同厚度和/或沿周向延伸宽度不同的部分衬板。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支承板的内侧和至少一个衬板的外侧的初始弯曲半径(RB0,RA0)选择为相同大小。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弯曲半径(RB0,RA0)是完成弯曲的大型管的半径的至少两倍大。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承板和至少一个衬板的初始弯曲半径(RB0,RA0)这样大地选择,使得在由支承层(1)和至少一个衬层(2)构成的材料接合的复合体成型为有缝的大型管的过程中避免拱突或者形成褶皱。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弯曲半径(RB0,RA0)这样选择,使得在成型为有缝的大型管的过程中引起至少一个衬板的锻压。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衬板所选用的材料具有比支承板的材料更高的屈服强度。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衬板的屈服强度在由支承层(1)和衬层(2)构成的材料接合的复合体成型为有缝的大型管的过程中以预定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被克服。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后余留在有缝的大型管中的缝隙的封闭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借助埋弧焊工艺焊接由支承层构成的支承管,在此这样构成的内部焊缝是借助堆焊利用相同种类的或者与衬层(2)的材料适配的合金来覆盖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森鲍.克莱默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艾森鲍.克莱默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8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