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塑成型面板制品、制造吹塑成型面板制品的模具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5487.9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梅纳赫姆·佐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特尔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B29C45/56;B29C45/26;B29C45/40;B29C49/02;B29C49/48;B29C4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胡春光;张颖玲 |
地址: | 以色列海*** | 国省代码: | 以色列;I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成 面板 制品 制造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吹塑成型制品、用于制造这种制品的模具及方法。具体地,本公开内容涉及面板(即人造材料板)的制造。
背景技术
面板通常用在诸如汽车、家具、分区系统等不同工业中。这些面板的共同要求一方面是其强度、刚度、耐久性,即在高压负载下对下垂、翘曲、蠕变的抵抗力,另一方面是轻质、相对廉价且容易制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内容,本公开主题涉及一种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中空材料板)。
根据本公开主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本公开主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另一方面内容,公开了一种构造成用于根据上述方法制造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模具。
如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下文中使用的术语“面板”是指基本平坦且薄、吹塑成型的板制品,该吹塑成型的板制品包括在两个基本平行设置的壳之间延伸的空间部。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吹塑成型刚性面板状制品,所述吹塑成型刚性面板状制品包括: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的顶壳、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底壳,所述顶壳和底壳彼此均匀地间隔开,从而在顶壳与底壳之间限定了受限空间。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受限空间构造有从底壳朝向顶壳延伸的多个中空管状支承件,其中,管状支承件的底端在底壳的外表面处开口,并且管状支承件的顶端与顶壳的内表面共同延伸。
在此构型中,管状支承件的顶表面与顶壳的底面共同延伸并与顶壳的底面结合成为一体。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模具,模具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限定了初始模制间隙;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位移以将模制间隙增大成最终模制空间;模具还构造有用于熔融材料进入到模制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入口端口以及用于气体进入到最终模制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气体入口端口;多个支承柱,多个支承柱能够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一者或者两者朝向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另一者或者两者的内表面取出;所述支承柱以相对接近所述内表面隔开的方式延伸。
如在说明书下文中使用的术语“最终模制空间”基本对应于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最终形状和尺寸。
根据来自本公开内容的模具的一些特定构型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设有以下设计和构型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一板能够相对于第二板位移;
·在第二板处设置用于熔融材料进入到模制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入口端口;
·在第二板处设置用于气体进入到最终模制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气体入口端口;
·支承柱朝向第一板的内表面突出;
·支承柱与密封架铰接,密封架与第一架相关联并能够随第一架一起移动,借此,支承柱的自由端与第一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基本不变;
·密封架构造成用于保持被密封的分型线;
·支承柱的自由端与第一板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大约1至3mm之间;
·初始模制间隙为大约1至10mm的厚度;
·不同材料或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入口端口注入以
得到多成分注塑。
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构造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面板状制品的制品,比如家具制品。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获得用于制造吹塑成型面板状制品的模具,模具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限定了初始模制间隙;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另一者位移以将模制间隙增大成最终模制空间;模具还构造有用于熔融材料进入到模制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入口端口以及用于气体进入到最终模制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气体入口端口;
ii.通过至少一个入口端口引入熔融塑料树脂到模制间隙中以模制固体层;
iii.使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一者或两者位移以将模制间隙增大成最终模制空间;
iv.通过至少一个气体入口端口引入经压缩的气体以吹塑固体层成两个间隔开的壳,从而在两个间隔开的壳之间限定了受限空间;以及
v.打开模具以取出面板状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特尔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凯特尔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54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