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3808.1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9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佑介;西田贵子;上剃春树;若林寿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4/48;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马铁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靠性以及储藏特性良好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器械的发达、电动汽车的实用化等,逐渐需要小型、轻型且高容量的锂二次电池。
并且,对锂二次电池,随着其应用机器的推广,要求高容量化的同时提高各种电池特性。
作为这样实现锂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提高的手段之一,已知在锂二次电池所具有的非水电解质中应用各种添加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用添加有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腈基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能够提高电池的储藏特性等。专利文献1中指出,在电池内,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腈基的化合物在正极(正极活性物质)表面形成保护被膜,其抑制正极与非水电解质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因正极与非水电解质的不必要的反应而产生的问题,确保上述效果。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用添加有1,3-二烷和磺酸酯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等。专利文献2中提出,通过1,3-二烷,能够抑制在正极的非水电解质的氧化分解,并且通过由磺酸酯化合物形成的负极保护被膜,能够抑制因1,3-二烷在负极侧反应而导致的电池的初期容量的降低。
进而,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使用添加有1,3-二烷、己二腈、环烷基苯和/或在苯环上具有邻接的季碳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能够提高将电池过充电时的安全性等。专利文献3中指出,环烷基苯、在苯环上具有邻接的季碳的化合物,具有抑制过充电时的急剧的电池温度升高的功能,通过形成于正极表面的来源于1,3-二烷的被膜来抑制所述环烷基苯、在苯环上具有邻接的季碳的化合物在正极产生的分解,能够使非水电解质中的残存量变多,并且通过使用己二腈,能够减少其他三个成分的使用量。
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通过使用添加有特定结构的有机磷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能够提高电池在高温下的电化学特性。专利文献4中指出,在电池内,通过所述有机磷化合物在正极和负极的表面上形成致密且锂离子传导性高的被膜,从而提高在高温下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等。
专利文献1~4中所记载的技术均可改善锂二次电池的各种特性。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8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40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987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2/14127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近年来,应对锂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的要求,进行通过与以往相比提高充电终止电压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种构成要素在充电状态的电池内被置于与以往相比更严酷的环境下,因此,有可能要求进一步提高例如电池的可靠性、高温环境下的储藏特性的技术。
本发明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和储藏特性良好的锂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能够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是具备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在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具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在集电体的单面或双面具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所述非水电解质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腈基的化合物、1,3-二烷和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膦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
[化1]
所述通式(1)中,R1、R2以及R3各自独立地为能够由卤素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烃基,n为0~6的整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靠性和储藏特性良好的锂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锂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使用非水电解质,所述非水电解质是例如将锂盐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溶液(非水电解液),且含有在分子内具有腈基的化合物、1,3-二烷和由所述通式(1)表示的膦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3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多角度锁定的农药喷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农药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