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3161.2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5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北岛正树;佐藤知子;八卷悟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资生堂 |
主分类号: | A61K8/06 | 分类号: | A61K8/06;A61K8/25;A61K8/31;A61K8/37;A61K8/894;A61Q1/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包水型 乳化 化妆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更详细而言,涉及稳定性优异、无需使用时振摇来进行再乳化的低粘度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
背景技术
以往,将油相作为外相、水相作为内相的油包水型的乳化组合物可以使油溶性的有效成分例如润肤油(emollient oil)、油溶性的药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有效地展开在皮肤上,因此是适合于皮肤外用剂的剂型,在化妆品领域中广泛应用于护肤用的乳霜、乳液、护发用乳霜等。
然而,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中多数为通过使构成外相的油凝胶化,使水滴固定,降低颗粒之间的冲突频率,以此来实现稳定化,存在必然导致粘度变高的情况。因此,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难以兼顾低粘度化和稳定化,难以同时提高经时稳定性和涂布时的延展性、使用触感。
至今为止,为了实现低粘度且稳定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以下物质:将吸油性高的粉末且粒径不同的粉末以特定的重量比组合而成的混合粉末(即,有机聚硅氧烷弹性体球状粉末与疏水化二氧化硅粉末的混合粉末)、包含30重量%以上有机硅油的油分、作为乳化助剂的有机改性粘土矿物。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使用特定的疏水化二氧化硅作为乳化稳定剂且使用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特定,由此改善乳化状态的经时稳定性、触感、使用性。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低粘度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中,为了提高使用触感等而配合极性油时,存在表面活性剂对油相的分配量增加、变得难以乳化,稳定性显著受损的倾向。另外,极性油具有稳定地溶解对非极性油的溶解度低的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药剂等的作用,但在难以高配合极性油的低粘度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中,存在能够配合的药剂等受到限制、难以高配合药剂等情况。其结果,例如,为了得到高SPF效果,不得不采用保管时油相和水相分离的双层分离型等,在操作性等方面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474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3403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作出的,提供即使是在配合极性油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优异的稳定性的、低粘度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有机改性粘土矿物与疏水性二氧化硅以特定量组合而进行配合,进一步将以特定的比率包含非极性烃油的油分、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水相成分以特定量配合,由此得到虽为低粘度但具有也能够经受极性油的配合的优异的稳定性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主旨是一种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其含有:
(A)有机改性粘土矿物0.1~2质量%,
(B)疏水性二氧化硅0.1~2质量%,
(C)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2~5质量%,
(D)总油分的10~50质量%为非极性烃油的油分、以及
(E)水相成分20~60质量%,
前述(A)有机改性粘土矿物与(B)疏水性二氧化硅的总计为0.2~2质量%,
化妆品总体的粘度为1000~10000mPa·s(30℃,B型粘度计)。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由于是低粘度的,因此不仅能够赋予不发粘且具有延展性的清爽的使用触感,并且具备充分的稳定性,因此无需使用时振摇来进行再乳化,操作性也优异。另外,能够不有损稳定性地高配合极性油,因此即使是难以溶解于非极性油的药剂也能够稳定地溶解。因此,能够实现可配合的药剂范围广、且药剂效果高的化妆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的特征在于,必须包含:(A)有机改性粘土矿物、(B)疏水性二氧化硅、(C)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D)油分、以及(E)水相成分。以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A)有机改性粘土矿物>
用于本发明的油包水型乳化化妆品的(A)有机改性粘土矿物是具有三层结构的胶态含水硅酸铝的一种,通常将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粘土矿物用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资生堂,未经株式会社资生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3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