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换能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2040.6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J.B.弗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曼贝克自动系统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尧剑 |
地址: | 匈牙利塞*** | 国省代码: | 匈牙利;H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换能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驱动器,其具有长度大致等于气隙的活动线圈。所述气隙本身可使用上唇缘或下唇缘或两者来在长度上进行延伸。还提供固定线圈。所述活动线圈和固定线圈可由适合的控制块控制,以便形成具有减小的失真的基于电磁体的换能器。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案涉及声换能器。具体地说,所描述的实施方案涉 及用于声换能器的驱动器。
背景技术
许多声换能器或驱动器使用动圈式动态驱动器来产生声波。在大多数换 能器设计中,磁体利用气隙提供磁通路径。活动线圈与气隙中的磁通量相互 作用来移动驱动器。最初,使用电磁体来产生固定的磁通路径。这些基于电 磁体的驱动器遭受高功率消耗和损耗。声学驱动器也可由永磁体制成。虽然 永磁体并不消耗功率,但是它们限制了BH能积,可能体积很大并且依赖于 磁性材料,可能是昂贵的。相比之下,基于电磁体的驱动器并不遭受相同的 BH能积限制。
近年来,已经研发出了更为有效的基于电磁体的声换能器,所述声换能 器并入电磁体的优点,同时减小电磁体的一些缺点的影响。然而,在基于电 磁体的声换能器中,穿过气隙的磁通量中的非线性可将不希望有的伪声 (artifact)引入被再现的声音中。需要最小化或消除这种非线性。
发明内容
在广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声换能器的驱动器,其包括:活动隔膜;由 磁性材料形成的驱动器主体,所述驱动器主体包括:中心柱;外壁,其通过 驱动器主体的底部部分耦接至中心柱;以及环形板,其从外壁向内朝中心柱 延伸;耦接至隔膜的活动线圈,所述活动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形成在环形 板与中心柱之间气隙内;以及设置在由环形板、外壁、底部部分和中心柱限 定的空腔内的固定线圈。
在一些情况下,环形板包括设置在环形板的向内端处的上唇缘,所述上 唇缘延伸远离空腔以延伸气隙。在一些情况下,气隙在上唇缘的向外部分处 的宽度大于环形板的中心部分处的宽度。在一些情况下,当上唇缘延伸远离 环形板时,上唇缘的宽度逐渐变窄。
在一些情况下,环形板包括设置在环形板的向内端处的下唇缘,所述下 唇缘延伸到空腔中以延伸气隙。在一些情况下,气隙在下唇缘的向外部分处 的宽度大于环形板的中心部分处的宽度。在一些情况下,当下唇缘延伸远离 环形板时,下唇缘的宽度逐渐变窄。
在一些情况下,活动线圈具有大致等于气隙的气隙长度的活动线圈长 度。活动线圈长度可为活动线圈的最大游逸的至少400%。
在一些情况下,驱动器主体在底部部分与外壁之间具有渐缩的外角。在 一些情况下,驱动器主体在外壁与环形板之间具有渐缩的外角。在一些情况 下,驱动器主体具有中心柱的渐缩的上内部部分。
在一些情况下,环形板的向内面并不平行于中心柱。在一些情况下,气 隙在气隙的外部部分处较宽并且在气隙的中心部分处较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驱动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环形板,所述至少一 个另外的环形板限定至少一个另外的气隙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空腔。
在一些情况下,至少一个另外的环形板的向内部分耦接至中心柱的上部 部分,所述驱动器还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另外的空腔内的另外的固定线圈, 其中所述另外的固定线圈具有在固定线圈的通量路径的相反方向上旋转的 另外的通量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驱动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气隙内的 至少一个另外的活动线圈;以及分别设置在至少一个另外的空腔内的至少一 个另外的固定线圈。
在另一个广义方面,提供声换能器,其包括:用于接收输入音频信号的 音频输入端子;控制系统,其用于:产生至少一个时变固定线圈信号,其中 所述固定线圈信号对应于音频输入信号并且产生至少一个时变活动线圈信 号,其中所述活动线圈信号对应于音频输入信号和固定线圈信号;以及根据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电耦接至控制系统。
在下文描述了各方面和实施方案的另外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曼贝克自动系统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曼贝克自动系统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2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