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炭钝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1537.6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6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新屋谦治;滨田务;佐藤文昭;坂口雅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L9/06 | 分类号: | C10L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炭 钝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钝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褐煤及次烟煤等水分含量较多的低阶煤即劣质煤每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低,因此通过在利用加热进行干燥或干馏的同时实施改质,使其在低氧环境中降低表面活性,从而形成可防止自燃并且提高每单位重量的发热量的改质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37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95/13868号手册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煤炭钝化处理装置这一用于对上述低阶煤经干燥或干馏后形成的干馏煤进行钝化的装置的研究非常广泛。例如,如图10所示的装置,其在将煤炭从填充床式反应塔的上侧进行填充并从下侧排出的过程中,在填充床的中途导入调节氧浓度后的气体,使其与煤炭接触后再将其抽出,从而使煤炭吸附气体中的氧气,发生钝化反应。该装置700中具备处理塔701,其使所述干馏煤即煤炭721在内部沿着一侧即上方向另一侧即下方流通。在所述处理塔701中,导入管711的前端侧与排出管712的基端侧分别沿垂直方向多处连接,其中导入管711用于将含有低浓度氧气的处理气体733导入至该处理塔701的内部,排出管712用于将流通过该处理塔701的内部的处理气体734向外部排出。所述导入管711的基端侧与输送处理气体733的输送管713的前端侧相连接。
所述输送管713的基端侧上连接有供应空气731的空气供应管714的前端侧和供应氮气732的氮气供应管715的前端侧。所述氮气供应管715的基端侧连接在氮气罐等氮气供应源716上。所述空气供应管714的基端侧向大气环境开放。所述空气供应管714及所述氮气供应管715中途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714a、715a。所述输送管713中途设有鼓风机713a。在所述输送管713的前端侧与所述鼓风机713a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处理气体733的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调节装置713b。所述输送管713上的所述鼓风机713a与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713b之间,连接有将所述处理气体733排出至系统外的分支管718的基端侧。所述排出管712的前端侧与循环管717的基端侧相连接。所述循环管717的前端侧与所述输送管713的基端侧相连接。
所述煤炭钝化处理装置700将干馏后的煤炭721从上部供应至所述处理塔701内,同时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714a、715a的开度以及所述鼓风机713a的操作,将所述空气731及所述氮气732从所述供应管714、715输送至所述输送管713并使之混合成为处理气体733,同时,控制所述温湿度调节装置713b的操作,调节所述处理气体733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温度及湿度调节后的所述处理气体733,经所述导入管711导入至所述处理塔701的内部,对所述处理塔701内部的所述煤炭721进行表面钝化后,作为使用后的处理气体734由所述排气管712排出至所述循环管717。排出至所述循环管717的使用后的处理气体734,重新回到所述输送管713,与所述供应管714、715供应的新的空气731及氮气732混合,作为新的处理气体733被再次利用。此时,与所述供应管714、715供应的所述空气731及所述氮气732等量的所述处理气体733,经由所述分支管718被排出至系统外。处理气体733在所述处理塔701的内部流通,与此同时,将煤炭721从所述处理塔701的上方供应至其内部,使煤炭721在从该处理塔701的上方向下方流通的过程中进行氧气吸附,而从该处理塔701的下方将钝化处理后的煤炭722排出。
所述装置700中,如果提升处理气体733的氧浓度,进行激烈的氧气吸附的话,填充床内的煤炭温度将急剧上升,而提高发生自燃的可能性,因此,该装置通过进行缓慢的氧气吸附来控制煤炭温度的上升。为了使上述煤炭吸附所定量的氧气,需要延长在填充床内的煤炭滞留时间,例如14小时左右,通过这种方式必须提高填充塔的高度,例如20m×2,因此存在设备成本增加、过程响应缓慢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炭钝化处理装置,不仅可以防止发生自燃,还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钝化后的煤炭。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组合物
- 下一篇:纤维素酰化物膜、新化合物、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