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71301.7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庄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泉港区争艳农场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菌 除臭 无纺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装修的房间内或新的家具内都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解决该问题,现有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能够抗菌除臭,净化空气的环保型无纺布以代替广泛应用于室内的普通无纺布,这些环保型无纺布大多是通过设置光触媒材料或以活性炭纤维为主的多孔材料来实现其功能,取得了一定的净化效果。然而,这些环保型无纺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光触媒材料需要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才具备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功能,这使其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活性炭纤维为主的多孔材料对于甲醛等有害气体只具备吸收功能而不具备分解功能,其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即失去效用,而室内家具的甲醛释放期则多达三到五年,需要频繁地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包括上丙纶丝层、下丙纶丝层与夹置在该上丙纶丝层和下丙纶丝层之间的中间层,并在所述上丙纶丝层和中间层之间与所述下丙纶丝层与中间层之间设置有透气层,所述中间层两侧喷涂有CT触媒涂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CT触媒层的厚度为0.1-0.3mm。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内置有纳米CT触媒材料,较光触媒无纺布相比,其无需紫外光的照射即可直接大量的分解有害气体,并起到抗菌、消臭、自我清洗的作用,达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活性酸素、活性水素等有害的物质,同时不会像应用活性炭等多孔材料的无纺布那样,在气体吸收到一定程度时即失去净化效果,其净化效果持久有效,是一种理想的环保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由上丙纶丝层1、下丙纶丝层2与夹置在该上丙纶丝层1和下丙纶丝层2之间的中间层3组合而成,并在所述上丙纶丝层1和中间层3之间与所述下丙纶丝层2与中间层3之间设置有透气层4,5,所述中间层3两侧喷涂有CT触媒涂层6,所述CT触媒涂层6是通过CT触媒专业的喷涂技术工程在中间层的外表面喷上CT触媒溶液,形成CT触媒涂层6,其可以迅速分解该无纺布的各部分在贴合时产生的的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该CT触媒层6的厚度为0.2mm。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除臭无纺布内置有纳米CT触媒材料,较光触媒无纺布相比,其无需紫外光的照射即可直接大量的分解有害气体,并起到抗菌、消臭、自我清洗的作用,达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而且不会产生活性酸素、活性水素等有害的物质,同时不会像应用活性炭等多孔材料的无纺布那样,在气体吸收到一定程度时即失去净化效果,其净化效果持久有效,是一种理想的环保材料。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泉港区争艳农场,未经泉州市泉港区争艳农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71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降解防雾BOPP膜
- 下一篇:标识标牌类专用铝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