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选一体式海底采矿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3200.5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青松;郭黎明;邵敏;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50/02 | 分类号: | E21C50/02;B07B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201505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选一 体式 海底 采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船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采选一体式海底采矿船,适用于海底砂矿的采矿和选矿一体化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没有应用于海上的大产量采矿船,只有安装于浅海小型泡沫浮体上的微型选矿系统。该选矿系统包括粗选螺旋溜槽、精选螺旋溜槽两道选别工序。粗选螺旋溜槽、精选螺旋溜槽安装于以浅海中的小型浮体为基础的选矿设备支架上。潜水泵从海底中吸取矿砂和水形成矿浆,输送到选矿系统顶部,依次经过粗选、精选螺旋溜槽,从而得到富集后的毛精矿。其缺点为:
1、布置不够紧凑,占地面积大,重心太高,抗风浪能力差,只能用于离岸0.5~1km范围内的浅海;
2、浮体尺寸小,抗风浪能力差,摇摆幅度大,显著降低螺旋溜槽的选别效果;
3、机动性能差,不利于短距离机动移位;
4、采矿定位能力比较差;
5、潜水泵采砂效率和适用性都比较差,采砂深度有限;
6、在进入粗选螺旋溜槽之前,没有去除粗颗粒无用矿砂的设施;
7、在精选螺旋溜槽之后,没有对中矿进行扫选的设施;
8、在精选螺旋溜槽之前,没有调节矿浆浓度的设施;
9、尾矿就地排放,对未采矿体造成贫化;
10、回收率低;
11、产量低;
12、环境污染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选一体式海底采矿船,适用于海底砂矿的采矿和选矿一体化作业,具有布置紧凑、设备密度大、甲板面积大、抗风浪能力强的特点,能用于离岸1~20km以内海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选一体式海底采矿船,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选平台,在该采选平台上从后到前依次设置有定位系统、机舱、选矿系统、采矿系统;所述选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滚筒筛、若干分矿筒、与分矿筒对应的螺旋溜槽组,所述螺旋溜槽组包括粗选螺旋溜槽、精选螺旋溜槽、扫选螺旋溜槽,在螺旋溜槽组下方设置有矿浆池;所述机舱包括舱内机舱和甲板机舱两部分,动力系统于甲板机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三台主发电机组、一台停泊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采选平台的前部还设置有桥架、门架及横移锚,所述采矿系统与桥架前端通过法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系统为三锚定位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滚筒筛上方设置有遮阳顶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采选平台为大型船体。进一步,所述采选平台上设有两台变频电机驱动的升降式舵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采矿系统包括绞刀、高压冲水两套采矿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布置紧凑、设备密度大、甲板面积大、抗风浪能力强、能用于离岸1~20km以内海域的采选平台;
2、采用大型船体作为选矿系统的基础,提高抗风浪能力,减小摇摆幅度,从而减小对螺旋溜槽选别效果的影响;
3、配备升降式舵桨装置,可实现采矿区域短距离移位和助航,机动灵活;
4、配置三锚定位系统、横移锚实现移位和扇形采矿;
5、配备绞刀、高压冲水两套采矿模块,可根据需要选用;
6、最大挖深达35m,完全覆盖了一、二期采矿层深度;
7、在粗选螺旋溜槽之前,设置滚筒筛,用于去除粗颗粒的无用矿砂,减少粗颗粒矿砂对螺旋溜槽选别过程的干扰,提高回收率;
8、尾矿向后排放,距采矿地点至少150m,避免未采矿体贫化;
9、采用大型船体作为选矿系统的基础,可以布置数以百计的螺旋溜槽、其他选矿设备以及矿浆池、矿浆泵等,每天(20小时)可产出毛精矿(品位6~7%)数百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选矿系统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采选一体式海底采矿船,包括采选平台100,采选平台为大型船体,提高抗风浪能力,减小摇摆幅度,从而减小对螺旋溜槽选别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3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拆封管嘴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薄膜保鲜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