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脱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2275.1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腰脱调节器,主要适用于腰脱急性发作期、腰脱手法复位后的巩固治疗期、春季腰脱复发高峰期的调理和维护。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侧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总病例的95%,此疾患在中老年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病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给腰椎间盘以较多的时间来修复破损的纤维环,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尤其重要。腰椎间盘突出除手术外,大多采取牵引按摩强肾等保守治疗,效果大多不确定,往往反复发作。其原因在于突出的髓核经复位后,限制其移动的纤维环生长缓慢,破损处不能很快愈合(纤维组织本身就生长缓慢,对于中老年更是如此),造成反复发作。如果有一种设备,可以在髓核复位后,提供给脊柱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并减轻上半身对腰间盘的压迫,减轻髓核及腰间盘的水肿,那么势必会促使腰间盘的破损处的愈合更为有效和牢固。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司机腰脱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长期驾车的腰脱患者往往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病情不断加重。因此,需要一种价格低廉,同时治疗效果优良,且使用方便的腰脱调节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脱调节器,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腰脱调节器,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腋托、装配在腋托底部的伸缩杆、螺合在伸缩杆底部的套管、固定在套管底部的胶垫、限位在套管内的弹簧、左右两侧带有固定圈的腰带;腋托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衬垫,伸缩杆套装在壳体底部。
所述套管内设有隔板,弹簧限位在隔板与伸缩杆之间,胶垫限位在隔板底部。
工作原理:由于腰椎承载上半身的全部重力,而压力的持续作用,非常不利于腰脱病变部位的愈合。本装置由两个腋托将上肢及头颈部的重力,直接传导到骨盆,并由骨盆通过骶髂关节和两侧的髋关节向下肢传递,就会使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无论是行、走、坐,都能极大地减轻腰部的压力承受,有利于破损处纤维环的愈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伸缩杆套装在壳体底部,采用了非螺合结构,仅通过端部的插入实现限位,因此可在旋转伸缩杆调节旋进深度时,无需将腋托取下,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符合脊柱生理病理机理的整体结构设计,采用张力可调套管结构,套管可变张力有效调节腰肌张力,纠正脊柱侧弯;对于向一侧突出的腰脱和并发脊柱侧弯(系长期腰脱造成的双侧腰肌张力不均衡,从而牵拉脊柱侧弯)的腰脱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套管内的弹簧可有效缓冲上半身重力对腰间盘的挤压,更利于髓核的复位及腰间盘破损处的愈合。对于汽车驾驶员,即于座椅上方设置两个隐藏式的腋托,当需要时可以伸出并托于驾驶员的腋下,支撑起驾驶员的部分上半身重力,这对于长途驾驶/路面颠簸的情况尤其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衬垫、2壳体、3伸缩杆、4套管、5胶垫、6腰带、7固定圈、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图1~2,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该腰脱调节器包括一对腋托、装配在腋托底部的伸缩杆、螺合在伸缩杆底部的套管、固定在套管底部的胶垫、限位在套管内的弹簧、左右两侧带有固定圈的腰带。其中,腋托包括顶部开口的壳体以及固定在壳体内的衬垫,伸缩杆套装在壳体底部。伸缩杆与套管均可采用轻质铝合金制成,胶垫可采用硬塑胶制成,贴合两侧髂骨,并由腰带6固定。腋托支架,通过腋窝的支撑作用,将腋窝以上部分的重力(约占腰部承重的50%)绕过腰椎,直接传递到骨盆。胶垫作为骨盆支架,用于向下传递腋托所受的压力。伴随腰间盘的逐步愈合,患者可通过调节伸缩杆底部螺纹的旋进深度,逐步分阶段的将上半身的重力分摊到腰椎,最终摆脱本装置完成脊椎的理疗过程。
实施例2
还可在设计成带有调节旋钮的结构,如在伸缩杆与套管上由上至下设置若干相配合的定位销孔,通过贯穿销孔的螺栓及螺母进行固定,实现高度的调节。但该结构由于销孔间隔的限制,并不能实现微调,因此效果不如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晓明,未经韩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2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托位置调节装置及其颈椎牵引器
- 下一篇:一种纺锤形植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