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61719.X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7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栋;李海岗;管延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B37/00 | 分类号: | G04B37/00;A44C5/1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秦***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表,尤其是一种表带与表体连接可靠且拆卸方便的手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机械手表和电子手表中,普遍采用生耳来连接手表主体和表带。生耳是手表行业的专业术语,其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整体为阶梯轴,两端的细轴段可伸缩。将表带连接到手表主体上的组装顺序是:1、将生耳1装入表带2连接端上的通孔,生耳的两端细轴段露出;2、倾斜表带2,把生耳1的一端细轴段装入表体3的一侧轴孔中;3、压缩生耳1另一端的细轴段,并转动表带2,使生耳1对准表体3另一侧的轴孔;4、松开生耳1另一端的细轴段使其卡入轴孔中,表带连接到手表主体上后手表结构如图2所示。拆卸时,需要用到专用工具生耳批,用生耳批的尖端压住某一生耳一端细轴段的台阶,同时拔出表带即可。
这种方式由于所使用的生耳为金属件,与同为金属件的手表主体卡合,其装配牢固可靠,不易松脱,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不容易更换表带,当表带损坏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表带时,必须用到专用工具生耳批,一方面普通用户没有这种工具,另一方面操作困难,因生耳批端部很细,操作不当时极易划伤表体,甚至伤到使用者;其次,由于采用活动连接,生耳与手表主体轴孔间必须有较大的配合间隙,导致装配不紧密,表带随意活动,用户体验差,且因生耳是金属件,长期佩戴会被使用者的汗液锈蚀。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表带与手表主体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的手表,且表带与手表主体装配紧密,表带不易松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表,解决现有技术手表存在的表带不易更换和装配,表带装配不紧密容易活动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使表带的拆卸更加方便快捷、且装配紧密,在佩戴手表时有效地避免了表带松动的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表,包括表体、表带和连接表体和表带的连接件;所述表体的两端面上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卡孔,所述表带的连接端内置有硬质嵌件,所述硬质嵌件具有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硬质嵌件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孔相对应的第一贯通孔,所述表带的底面上设有将所述第一贯通孔露出的第二贯通孔;所述凸台插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件卡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卡孔将所述表带和表体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扣部、止挡部和一端固连卡扣部另一端固连止挡部的缩颈部,所述硬质嵌件的底壁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一端处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卡设在所述连接件的缩颈部处,所述止挡部抵靠在所述硬质嵌件的底壁外侧面上。
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存在避让空间。
所述连接件的卡扣部为筒状,其筒壁外表面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凸台的卡孔孔壁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卡入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卡孔上的导向筋数量多于所述卡扣部上的导向槽的数量。
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其外表面与所述表带的底面平齐。
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筒状所述卡扣部的中心轴线平行,相应地,所述导向筋沿所述凸台的厚度方向设置。
所述凸台位于所述表体的端面中心部位,与所述表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表体和所述凸台均呈沿所述手表的周向延伸的上凸弧形。
所述凸台为外端纵向截面积小于内端纵向截面积的楔形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通过在表体的两端面上设置凸台,在表带的连接端内置有硬质嵌件,硬质嵌件上具有与凸台匹配安装的安装槽,将凸台插装在安装槽内,同时通过连接件卡设于硬质嵌件的第一贯通孔及凸台上的卡孔,使得连接件将硬质嵌件与凸台卡扣为一体,进而使表带与表体连接为一体;拆卸时只需从表带底面将连接件抠出即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大大方便了表带的拆装与更换,且采用连接件卡连使表带装配更加紧密,有效防止了表带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连接表带与手表主体所用生耳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手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表体与一侧表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连接件);
图7为图6的A-A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表体与一侧表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连接件安装初始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617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煤机进水口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具有智能控制系统的曝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