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2785.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9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孙大琦;徐竟成;黄海琪;杨宏奕;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8;C01B25/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颗粒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筒体(1)、收水导流筒(2)、循环回流管(4)及推流循环组件(3),其中,
所述的外部筒体(1)由顺序连接的上部直筒(11)、中部锥筒(12)及底部封头(13)组成,所述的中部锥筒(12)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5),所述的上部直筒(11)外部设置出水槽(17);
所述的收水导流筒(2)位于外部筒体(1)内部中轴线上,由上下连接的导流筒(22)和收水筒(21)组成;
所述的循环回流管(4)由导流直管(41)和进水管(43)组成,所述的导流直管(41)竖直设置在外部筒体(1)内部中轴线上,其上端伸入到导流筒(22)内部,下端靠近底部封头(13),所述的进水管(43)贯穿中部锥筒(12),并与导流直管(41)连通;
所述的推流循环组件(3)包括伸入到导流直管(41)内部的搅拌轴(34)、设置在搅拌轴(34)上的推流叶轮(35)及带动搅拌轴(34)带动的变频电机(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封头(13)的上方正中位置设有固定的导流锥(14),锥顶向上伸入到导流直管(41)内部,所述的导流锥(14)的锥角为30~60°,导流锥(14)与底部封头(13)的连接处加工成流线状,导流锥(14)高度为底部封头(13)宽度的1/3~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锥筒(12)采用上宽下窄形结构,其锥角在10~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直筒(11)顶部设有出水堰(19),上部直筒(11)顶部外侧与出水槽(17)相接,出水槽(17)环绕上部直筒(11)的四周,出水槽(17)的槽底呈0.01~0.1的坡度,出水槽(17)的最低处设出水管(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锥筒(12)的外壁中部设置观察视镜(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筒(22)为圆筒形,导流筒(22)的顶端与上部直筒(11)顶端相齐平,导流筒(22)内径为导流直管(41)内径的2.5~5倍;所述的收水筒(21)呈下大上小锥筒状,收水筒(21)的收缩角为50~65°,收水筒(21)的下端外延与中部锥筒(12)内壁间留有一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直管(41)下端为喇叭口(42),喇叭口(42)与底部封头(13)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电机(31)与减速机(32)连接,减速机(32)通过联轴器(33)与搅拌轴(34)连接,所述的推流叶轮(35)设置在搅拌轴(34)上,所述的变频电机(31)与减速机(32)通过机架(37)固定在出水槽(17)上,该机架(37)同时将收水导流筒(2)顶部与出水槽(17)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流叶轮(35)的外延直径与导流直管(41)内径比为0.98~0.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的颗粒磷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34)上设置有扩散体(36),该扩散体(36)位于推流叶轮(35)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27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式生态滤池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稳恒功率超声波污水深度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