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码勾的检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9744.6 | 申请日: | 2014-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8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7025 浙江省台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拉链现在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和帐篷等物品上,拉链是一种通过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拉链上具有拉头,拉头在具有链齿的布带上滑动,在滑动中上两条布带上的链齿拉入联锁位置,使两条布带连接在一起。一些拉链为了拉头不让随意在布带上滑动,会在拉头内部增加一个码勾,使拉头具有自锁的功能,码勾是一个截面为钩形的拉伸件,因为拉头上重要部件所以对码勾的尺寸要求特别高,码勾有无变形会直接影响拉链的物理性能,码勾若变形,则易导致拉链失去自锁,倘若码勾在组装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变形,则拉头能够完成自锁,且使用寿命较长。
一般一批订单中的拉头具有几十万个甚至几百万个,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一批拉链中抽出一部分已装好码勾的拉头做检测。一般做检测的方法是,通过人工目测拉头内部的码勾,此时码勾无需拿出来,通过对码勾施加不同的力度,使码勾活动,然后观察码勾伸出来的部分是否符合要求,由于不同的人施加的力度不一样,所以会使测量误差比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码勾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该检测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码勾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所述检测工具具有测量槽,所述测量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码勾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测量槽的横截面的轮廓精度为0.01毫米。
优选地,所述测量槽为五个。
优选地,所述测量槽的槽深小于所述码勾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检测工具为紫铜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该检测工具具有测量槽,测量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和码勾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即合格的码勾能够放入测量槽内。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工具具有一个与码勾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的测量槽。使用时,从一批订单中的几十万个拉头选出一小部分进行抽检,取出这一小部分拉头的码勾,对这些码勾进行测量。码勾测量时放入测量槽中,由于测量槽的槽型和码勾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如果码勾未变形,则码勾可以放入测量槽中,如果码勾变形则不能放入测量槽中。通过测量槽测量码勾变形,不仅相对人工目测准确度高,且测量方便快捷。综上所述,该检测工具能够有效解决码勾的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码勾的检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码勾1、测量槽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以有效地解决码勾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码勾的检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勾的检测工具,该检测工具具有测量槽2,测量槽2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和码勾1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等,即尺寸合格的码勾1能够放入测量槽2内。此处应当强调的是,测量槽2的横截面的大小尺寸应当与码勾1的横截面允许最大尺寸相等。使用时,从一批订单中的几十万个拉头选出小部分进行抽检,且取出这小部分的拉头的码勾1,对这些码勾1进行测量。码勾1测量时放入测量槽2中,由于测量槽2的槽型和码勾1的相等,如果码勾1未变形,则码勾1可以放入测量槽2中,如果码勾1变形则不能放入测量槽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9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