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径向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4057.7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3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曾凯;王娟;何晓聪;刘恩;马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部件 加载 试验 径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径向加载装置,属于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些轴类零部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受到旋转扭矩的作用,还受到径向力的作用。在对某些轴类零部件进行加载试验时,如果仅考虑旋转扭矩的作用,将导致试验结果的较大偏差,因此对某些轴类零部件施加相应的径向载荷显得十分必要。现有针对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加载装置多是通过单一的扭矩加载,而对径向载荷加载的试验装置只有较少的阐述,远不能满足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对径向载荷加载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径向加载装置,以解决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中不能进行径向载荷加载及不能定量加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径向加载装置,包括工作台1、固定支座2、加载棒3、轴承端盖Ⅰ5、轴承套6、轴承7、圆螺母8、轴承端盖Ⅱ9、力传感器10、施力螺栓11;轴承端盖Ⅰ5、轴承端盖Ⅱ9安装在轴承套6上,轴承7安装在轴承端盖Ⅰ5、轴承端盖Ⅱ9与轴承套6之间位置内,轴类零部件4安装在轴承7中,并通过圆螺母8轴向定位轴类零部件4和轴承7,固定支座2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工作台1上,力传感器10安装在固定支座2内,施力螺栓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固定支座2下部,并与力传感器10底部连接,加载棒3安装在固定支座2内,并与力传感器10上部连接,加载棒3上端位于轴承套6底部。
所述施力螺栓11上端安设有凸台Ⅰ12,凸台Ⅰ12位于力传感器10下端开设的孔槽Ⅰ13内,加载棒3下端安设有凸台Ⅱ14,凸台Ⅱ14位于力传感器10上端开设的孔槽Ⅱ15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用扳手旋转施力螺栓11并使施力螺栓11相对于固定支座2向上运动以实现载荷的加载,载荷经过力传感器10、加载棒3、轴承套6和轴承7顺序传递到轴类零部件4上,实现对轴类零部件4的径向载荷加载,并通过力传感器10直接测量加载载荷的具体数值。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模拟轴类零部件径向受力情况;
2、能够定量控制径向载荷的大小;
3、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力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棒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工作台、2:固定支座、3:加载棒、4:轴类零部件、5:轴承端盖Ⅰ、6:轴承套、7:轴承、8:圆螺母、9、轴承端盖Ⅱ、10:力传感器、11:施力螺栓、12:凸台Ⅰ、13:孔槽Ⅰ、14:凸台Ⅱ、15:孔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轴类零部件加载试验的径向加载装置,包括工作台1、固定支座2、加载棒3、轴承端盖Ⅰ5、轴承套6、轴承7、圆螺母8、轴承端盖Ⅱ9、力传感器10、施力螺栓11;轴承端盖Ⅰ5、轴承端盖Ⅱ9安装在轴承套6上,轴承7安装在轴承端盖Ⅰ5、轴承端盖Ⅱ9与轴承套6之间位置内,轴类零部件4安装在轴承7中,并通过圆螺母8轴向定位轴类零部件4和轴承7,固定支座2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工作台1上,力传感器10安装在固定支座2内,施力螺栓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固定支座2下部,并与力传感器10底部连接,加载棒3安装在固定支座2内,并与力传感器10上部连接,加载棒3上端位于轴承套6底部。
施力螺栓11上端安设有凸台Ⅰ12,凸台Ⅰ12位于力传感器10下端开设的孔槽Ⅰ13内,加载棒3下端安设有凸台Ⅱ14,凸台Ⅱ14位于力传感器10上端开设的孔槽Ⅱ15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4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