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套式施工线穿线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0812.4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宏达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潘月秋 |
地址: | 301726 天津市滨海新区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套式 施工 穿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说,涉及夹套式施工线穿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穿线操作,即在管道中将建筑用的各种线或者钢筋(即施工线)进行穿引,施工中往往采用卷扬机、穿束机等外部设备进行。在待穿引的各种线或者钢筋的一端需要进行夹紧,以使各种线或者钢筋与外部设备牢固连接,才能在整个穿线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外力来进行牵引。一旦一次性穿引的施工线或者钢筋数量较多,每个施工线或者钢筋之间就会产生相对的滑动,简单的紧固结构极易造成连接不牢,给穿线带来不便,诸如断线、滑脱、上力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夹套式施工线穿线固定装置,旨在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施工线编束,且能够便捷连接和贯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夹套式施工线穿线固定装置,包括外夹套筒和内衬套筒,其中:
所述外夹套筒的一端封闭并在中央位置固定设置拉环,外夹套筒的另一端开口,在外夹套筒筒壁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螺纹,所述外夹套筒的内腔为相等直径的圆柱形状;
所述内衬套筒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另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内衬套筒筒壁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和第一螺纹相配合,以使内衬套筒筒壁和外夹套筒筒壁相连接,且将内衬套筒的封闭端同轴设置在外夹套筒的内腔中;在内衬套筒内腔的中央位置固定设置中央夹紧柱,所述内衬套筒的内腔整体上为相等直径的圆柱形状,由内衬套筒封闭端至开口端,内衬套筒筒壁逐渐增加,且在内衬套筒开口端的筒壁上,沿筒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豁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顶角为10—1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两层套筒的结构,利用外夹套筒对内衬套筒实施夹紧,以使内衬套筒筒壁和中央夹紧柱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以实现套筒内施工线的固定,即通过旋紧外夹套筒,挤压内衬套筒筒壁向内收缩,由于在内衬套筒开口端的筒壁设置豁口,收到挤压的筒壁就会沿径向向内发生收缩,夹紧设置在筒壁和中央夹紧柱之间的施工线,以实现连接的固定。在实际使用中,仅仅需要旋紧外夹套筒即可方便可靠地实现连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方便穿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衬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拉环,2为外夹套筒,3为外夹套筒筒壁,4为第一螺纹,5为内衬套筒,6为中央夹紧柱,7为内衬套筒筒壁,8为第二螺纹,9为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3所示的三张图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侧视图和内衬套筒的正视图,本实用新型夹套式施工线穿线固定装置,包括外夹套筒和内衬套筒,其中:
所述外夹套筒的一端封闭并在中央位置固定设置拉环,外夹套筒的另一端开口,在外夹套筒筒壁的内表面设置第一螺纹,所述外夹套筒的内腔为相等直径的圆柱形状;
所述内衬套筒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另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内衬套筒筒壁的外表面设置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和第一螺纹相配合,以使内衬套筒筒壁和外夹套筒筒壁相连接,且将内衬套筒的封闭端同轴设置在外夹套筒的内腔中;在内衬套筒内腔的中央位置固定设置中央夹紧柱,所述内衬套筒的内腔整体上为相等直径的圆柱形状,由内衬套筒封闭端至开口端,内衬套筒筒壁逐渐增加,且在内衬套筒开口端的筒壁上,沿筒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豁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图中显示为四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顶角为10—1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两层套筒的结构,利用外夹套筒对内衬套筒实施夹紧,以使内衬套筒筒壁和中央夹紧柱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少,以实现套筒内施工线的固定,即通过旋紧外夹套筒,挤压内衬套筒筒壁向内收缩,由于在内衬套筒开口端的筒壁设置豁口,收到挤压的筒壁就会沿径向向内发生收缩,夹紧设置在筒壁和中央夹紧柱之间的施工线,以实现连接的固定。在实际使用中,仅仅需要旋紧外夹套筒即可方便可靠地实现连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方便穿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宏达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宏达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08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