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6901.1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6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旭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旭初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分类号: | A47J31/46;A47J3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谭启斌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水机 冷热 循环 水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饮水机都是直接加热至100℃开水,要转换为温开水需将热开水加进杯中后加入冷水,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如何有效的利用冷热交换结构得到温开水,并且能够减少发热体的能耗,成为业内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其能解决需要加入冷水才能得到温开水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其包括发热管、冷水过水管、热交换管、出水盒以及出水口;热交换管套装在冷水过水管内;冷水过水管与发热管连通,发热管内安装有发热体;出水盒内设置有沸水槽、热水槽和降温水槽,沸水槽与发热管连通,热水槽和降温水槽相互隔离,并且热水槽和降温水槽分别通过一热温水调节阀与沸水槽连通,热水槽的底部与出水口连通,降温水槽的底部与热交换管的一端连通,热交换管的另一端也与出水口连通。
优选的,为了避免不锈钢发热管因焊接而导致生锈,在不锈钢发热管为套接塑料管。具体的,所述发热管为不锈钢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外还套接有一塑料管,发热体的底端通过绝缘件与塑料管连接;发热管的底部与塑料管的底部连通,发热管的顶部与塑料管的顶部相互隔离。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防止发热体干烧,该冷热循环水道机构还包括一水位检测管,所述水位检测管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的水位感应器,水位检测管的顶部与冷水过水管连通,水位检测管的底部与塑料管的中部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使冷水比沸水多,水位检测管的顶部还与一外部水箱的上部连通;冷水过水管的底部通过一水泵与外部水箱的底部连通。更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保证有足够多的冷水,即冷水比沸水多1倍以上,热交换管和冷水过水管构成过水组件,过水组件的数量为2n个,n为大于0的自然数,其中一半数量的过水组件记为第一过水组件,另一半数量的过水组件记为第二过水组件,第一过水组件的冷水过水管的底部通过水泵与外部水箱的底部连通,第一过水组件的冷水过水管的顶部与第二过水组件的冷水过水管的顶部连通,第二过水组件的冷水过水管的底部与水位检测管的顶部连通;第二过水组件的热交换管的顶部与降温水槽的底部连通,第二过水组件的热交换管的底部与第一过水组件的热交换管的底部连通,第一过水组件的热交换管的顶部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水过水管包括外冷水过水管和内冷水过水管,热交换管位于外冷水过水管与内冷水过水管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防止发热体干烧,该冷热循环水道机构还包括一用于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位于发热管的外壁。
优选的,为了得到热开水和温开水,所述热温水调节阀包括固定在沸水槽内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的转动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的转轴,固定板的圆心和转动板的圆心均位于所述转轴的轴线上;热水槽和降温水槽均位于沸水槽的下方;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与热水槽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用于与降温水槽连通的第二通孔;转动板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一者连通的第三通孔。
优选的,沸水槽内安装有用于控制发热体的工作状态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为了降低出水盒的内部压力,热水槽的顶部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蒸汽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冷水过水管和热交换管进行套装,使热水在冷水过水管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降温得到温开水,节能环保,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发热体干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饮水机的冷热循环水道机构的俯视图(省略盒盖及旋钮)。
附图标记:1、出水盒;101、盒盖;102、沸水槽;1021、通孔;103、降温水槽;1031、通孔;104、热水槽;1041、通孔;1042、蒸汽出口;105、转动板;1051、第三通孔;106、固定板;1061、第二通孔;107、转轴;
2、塑料管;201、上塑料管;202、下塑料管;203、硅胶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旭初;,未经蔡旭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6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烧烤炉
- 下一篇:一种咖啡机的吸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