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基坑分期施工换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5391.6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5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陈怡宏;华建民;黄乐鹏;康明;张爱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分期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分期施工换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资源显得格外紧张,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牵涉到的拆迁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保障工程及时而顺利的进行,现在主要采取分期施工的办法,但是对分期施工时,对底下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质量和对接时的结构安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一期与二期工程主体之间设有换撑结构,
现有的换撑结构是在一、二期地下室连接处采用钢管支撑住换撑梁,二期地下室结构与一期结构先不连接,能为二期地下室的施工提供保障,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zai9换撑梁下布置大截面钢管,其中地下1层6m高钢管每根重约1.6t,现场的塔式起重机覆盖范围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区域内的吊装要求;(2)换撑梁破除需要破除一层并且把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要求才能破除下一层,且只能人工破除,花费时间周期长;(3)方案中每层需要钢管多根,只能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且拆除的钢管不能利用塔式起重机吊出,需要割断且人工配合搬运;(4)在拆除第2层与第3层换撑梁模板时需要等到其对应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并拆除底模后方可施工,整个换撑拆除需要3个半月,占用工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深基坑分期施工换撑结构,它通过在换撑梁下设置单独的支撑架,同时设置相应的加强结构,增加了换撑结构的强度,保证了二期施工的安全性,同时方便了后续拆除清理,缩短工期,降低了工作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换撑结构包括位于一期结构梁与二期支撑梁结构之间的换撑梁,在所述换撑梁之下搭设有满堂脚手架与能够承载换撑梁自重的支撑脚手架,且满堂脚手架与支撑脚手架相互独立,在所述的深基坑分期施工换撑结构中还设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增设在靠近换撑梁端的结构主梁中的箍筋和设在换撑梁内的负弯矩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设在换撑梁之下的支撑脚手架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箍筋数量为9—12道,直径为12mm,箍筋间的间距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弯矩钢筋为鸭筋,鸭筋数量为2—4道,直径为20mm。
在施工时,在一期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施工底下地板室以上结构,换撑梁和一期地下结构同时施工,分期施工地下结构梁板的交界处的钢筋采用预留的方式板的钢筋深入换撑梁内,最后通过焊接来连接一、二期之间的钢筋;由于换撑梁的横截面尺寸较大,因此在换撑梁下搭设满堂脚手架的同时在换撑梁之下搭设有能够满足承载换撑梁自重的支撑脚手架,且两部分脚手架是相对独立的,在一期地下室梁板底模拆除时,换撑梁下的支撑脚手架以及对应模不拆,同时为了保证换撑结构的强度,在换撑结构中还设有加强结构,即在一期结构梁板靠近换撑梁的一端增加多组箍筋以及在换撑梁里增加多组钢筋,通过设置加强结构保证了工程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换撑梁之下的支撑脚手架经过受力计算,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可以独自承受换撑梁的重量,待基坑开挖深度达到10m以上时,即二期基坑水平支撑具有一定的支撑轴力后,将一期靠近换撑梁的结构梁板加固,拆除换撑梁下的支撑脚手架,在二期基坑支撑破除阶段,将钢筋混凝土支撑同换撑梁一起破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成本更低、工期更短、后续清理更为方便。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它通过在换撑梁下设置单独的支撑架,同时设置相应的加强结构,增加了换撑结构的强度,保证了二期施工的安全性,同时方便了后续拆除清理,缩短工期,降低了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深基坑分期施工换撑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一期结构梁;2.二期支撑梁;3.换撑梁;4.支撑脚手架;5.满堂脚手架;6.箍筋;7.鸭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53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桩支承的半刚接整体无缝桥梁结构
- 下一篇:末节管桩内的管桩吊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