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道绝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2246.2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景齐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10007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管道火灾预防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烟道绝火装置。
背景技术
常言道,水火无情。火灾预防,除人为的方式外,更需要从技术上革新。
一直以来,油烟附着在烟道壁上无法去除,形成油泥,且越来越厚,时间久了,油泥会溢出烟道,当有明火或温度达到燃点时,油泥就会被燃烧,火迅速的顺着油泥燃烧起来,火灾也就因此发生。
烟道发生火灾后,因烟道内的火与外界隔离,不易灭火,并且因高温使烟道产生变形,一些灭火机关也不能产生作用。所以只能眼看着火将燃料(油泥等)燃尽。
近些时期,一些重要单位也频频发生烟道火灾,不但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也使得国家单位形象受损。
烟道内的火灾,目前都是发现火灾后再报警或再采取措施。对于烟道内的火灾不能防患于未燃。且不论火灾发生后损失大小,终会使人极度紧张,会造成混乱。烟道上即使安装一些防火装置,也因大火使烟道发生变形,不容易使火灭掉。人员手动操作的装置在火灾发生后更是形同虚设,还增加了操作人员伤亡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烟道中的油烟,经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光解氧化反应变成CO2和H2O。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利用紫外线消除油烟,且结构简单的烟道绝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绝火装置,包括:烟道;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烟道的出口端;和油烟消解器,所述油烟消解器设在所述烟道内且所述油烟消解器与所述风机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消解器为可产生紫外线的紫外汞齐灯。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汞齐灯所产生的紫外线的波长为185nm-254nm。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汞齐灯至少有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的侧壁上开有安装维修槽,所述油烟消解器穿过所述安装维修槽以伸入所述烟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绝火装置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烟道相连以封闭所述安装维修槽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绝火装置还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与所述烟道的进口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消解器在所述烟道内邻近所述烟道的进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烟道绝火装置,设有与风机连通的油烟消解器,当风机启动进行抽排油烟时,油烟消解器同时启动工作将油烟消解为CO2和H2O,可以防止油泥附着在烟道内壁上,杜绝火灾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道绝火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0,烟道;20,风机;30,油烟消解器;40,集烟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烹饪时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μm-0.3μm。油烟中主要有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酯、内酯、杂环化合物等。油烟附着在烟道内壁上会变成油泥。一旦发生火灾,附着在烟道内壁上的油泥,是很好的燃料,通常会加重火势。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油烟经紫外光束照射后发生了光解氧化反应生成的CO2和H2O,不具有可燃性。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烟道绝火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烟道绝火装置,包括:烟道10,风机20和油烟消解器30。
具体地说,风机20设在烟道10的出口端(即如图1中所示的烟道10的右端)。
油烟消解器30设在烟道10内且油烟消解器30与风机20联动。有利地,油烟消解器30在烟道10内邻近烟道10的进口端(即如图1中所示的烟道10的左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景齐;,未经张景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2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