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节能煤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8623.7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5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钰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节能 煤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煤炉。
背景技术
煤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煤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炉根据使用煤炭及其制品的不同而分为:普通煤炉、煤球炉、煤饼炉和蜂窝煤炉。普通煤炉直接以煤块作为燃料,煤球炉燃烧用煤末做成的煤球,煤饼是用煤做成饼状,上有小洞,蜂窝煤炉的构造因使用蜂窝煤而与普通煤炉稍有不同,前面的小门可以开关以便煤火保持不熄灭。目前一般家用的煤炉一般用于做饭或水壶烧水使用,但是煤炉在燃烧过程中炉体内深度较深,燃烧使用的煤块数量多,而且在传导过程中热量损耗大,浪费资源,同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环境。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环保节能煤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节能煤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下端设有集灰腔,内部设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内部设有燃烧支撑网,所述燃烧支撑网通过两侧的滑块位于炉体内部的滑道内,所述其中一个滑块通过吊绳绕过第一滚轮并与第二滚轮相缠绕,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炉体的外侧,且与防倒退架相连接,所述炉体的上侧设有一端交接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通过排气管与清洁箱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道截面形状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箱的内部装有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位于清洁箱的底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上下移动的燃烧支撑网,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滚轮的牵引将燃烧支撑网进行高度的调整,不仅可以减小煤块的数量,同时还可以减少热量的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实现了节能;通过设置集气罩与清洁箱,能够对烟尘中的粉尘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了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炉体;2.集灰腔;3.燃烧腔;4.燃烧支撑网;5.滑块;6.滑道;7.第一滚轮;8.第二滚轮;9.防倒退架;10.集气罩;11.排气管;12.清洁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一种环保节能煤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下端设有集灰腔2,内部设有燃烧腔3,所述燃烧腔3的内部设有燃烧支撑网4,所述燃烧支撑网4通过两侧的滑块5位于炉体1内部的滑道6内,其中所述滑道6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其中一个滑块5通过吊绳绕过第一滚轮7并与第二滚轮8相缠绕,所述第二滚轮8设置在炉体1的外侧,且与防倒退架9相连接,其中防倒退架9能够防止第二滚轮8的反向转动,实现燃烧支撑网4位置的稳定,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滚轮8的牵引将燃烧支撑网4进行高度的调整,不仅可以减小煤块的数量,同时还可以减少热量的传导过程中的损耗,实现了节能。
所述炉体1的上侧设有一端交接的集气罩10,所述集气罩10通过排气管11与清洁箱12相连接,所述清洁箱12的内部装有水,所述排气管11的排气口位于清洁箱12的底部,这样能够对烟尘中的粉尘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了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钰,未经李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8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用于借助于移动电话控制车载计算机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