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饲管辅助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6066.5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9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孟娟;徐敏宁;罗盈;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饲 辅助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鼻饲管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鼻饲管是一种经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用以向胃中注射液体以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多用于食道疾病的患者,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食道疾病辅助治疗手段;留置鼻饲管后,鼻饲管的一部分需要留在鼻腔外部,对其进行固定,便于其和营养泵对接,同时要防止其被牵动、脱落或被污染。
目前临床上对鼻饲管的固定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胶布环绕鼻饲管,呈蝶形粘结在患者鼻翼及面颊部位。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当鼻部及面部皮肤分泌油脂和汗液后,胶布难以粘结,易脱落,无法对鼻饲管进行有效固定,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粘结更换;第二种是用纱布缠绕鼻饲管,然后纱布挂在患者耳朵上或者下颌处。这种方法对鼻饲管的限制作用有限,并且患者难以对鼻饲管的固定产生明显知觉,当纱布脱落时,患者可能浑然不觉,继而导致鼻饲管的突然脱落,造成患者鼻腔、试管等黏膜损伤。
并且,现有的鼻饲管在使用过程中,均是单次固定,鼻饲管从这个位置脱落后,容易牵动其从胃中拉出;另外,现有的鼻饲管均为单管,喂药和喂水需要分开,造成操作上和护理上的许多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饲管辅助固定装置,采用双重固定的方式,方便调节鼻饲管的长度、位置,使用更加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饲管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软管和固定贴,所述的固定贴的一侧为粘贴面,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中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的软管穿过该固定槽,通过定位板和与定位板配合的定位卡进行固定;该固定装置还包括套装在耳朵上的耳架,耳架中开设有用于通过软管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板通过对称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固定片固定在固定贴上,第一固定片上设置有与固定上卡设置的第一紧固扣配合的第一固定座。
进一步地,在第一固定片上活动式连接有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上设置有第二紧固扣,第二紧固扣与设置在定位卡上的第二固定座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卡上对称设置有第三固定片,所述的第二固定座和第一紧固扣分别设置在第三固定片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卡中设置有与固定槽配合的通槽,定位卡和固定盘拼合时,通槽和固定槽共同构成用于通过软管的圆槽。
进一步地,在通槽和固定槽中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耳架为与耳部配合、能架在耳上的C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槽的槽宽小于限位槽的最大内径,限位槽中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的软管上设置有支管,支管包括喂水管和喂药管,喂水管和喂药管上均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管与软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支管的轴向朝向软管中液体向体内流动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采用双重固定结构,克服了当前单次固定后鼻饲管的无防护状态,使鼻饲管的固定更加安全;
2.固定结构使鼻饲管能随时根据情况调整位置和长度,调整好后即可方便固定;
3.添加了三通结构,使喂水、喂药和喂食三者分开,能同时进行喂水喂药,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
4.双重固定结构更加牢靠,即使某个固定部位暂时脱落,也不会使鼻饲管直接脱出;并且双重固定结构体积小,固定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贴和定位卡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耳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耳架,2—软管,3—固定贴,4—定位卡,5—支管,11—限位槽,31—第二固定片,32—第一固定座,33—第一固定片,34—定位板,35—固定槽,36—第二紧固扣,41—第三固定片,42—第二固定座,51—喂水管,52—喂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鼻饲管在固定时基本均为单次固定,当固定不牢靠时,鼻饲管基本处于活动状态,能被无防护地从胃中抽出,造成许多麻烦。另外,目前的固定方式大多用胶布粘结,当粘结好后,难以将胶布从鼻饲管上撕下,以方便地调整位置。针对这些问题,本方案中提出双重固定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6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成骨蛋白-1的人工关节
- 下一篇:一种梳理脊柱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