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机插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5835.X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3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相;赵郎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广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插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连接装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耳机插孔。
背景技术
当前具有听音类功能的电子产品很多,如收音机,MP3,MP4,电视机,幅度机等,它们通常都带有耳机功能,就是说它们带有与耳机插头匹配的耳机插孔,耳机插孔通常具有一壳体和固定在壳体上的两类端子。在耳机的插头插入耳机插孔时,其中,一类端子和插头连接仅起到电连接作用,这一组端子定义为连接端子;另一类端子包括一组两件,其一端子在耳机插头的推抵下断开与该组端子的另一端子的抵接,从而切断消费性电子产品本身自带扬声器的声音播放,这一组端子定义为切换端子组;而无论该连接端子还是切换端子组,在与壳体连接时,都是通过接插连接的方式,然后通过设置在两侧的卡扣将端子固定在壳体内,但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端子和壳体连接不是很稳定,经常回因为振动或者其他原因使得端子可以相对壳体发生左右晃动的情况,使得该端子接触不稳定,这样的话当耳机插头插入时容易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影响使用者的体验,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端子和壳体连接更加稳固的耳机插孔,使得耳机插头和该耳机插口连接更加稳定,提高耳机插孔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插孔,包括壳体、端子,所述端子插设在壳体内,所述端子包括卡接部,所述壳体包括凸块,所述卡接部和凸块抵设使端子和壳体相对固定,所述端子还包括限位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壁上连接有抵设柱,所述限位部滑移进限位槽后通过抵设柱抵设限位部使端子固定在壳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抵设柱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抵设柱粘接在限位槽的槽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抵设柱的背面呈弧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端子还包括接触簧片,所述接触簧片的端部向内侧凸起形成抵设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在壳体上增加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抵设柱,端子上一体成型有限位部,当端子插入到壳体内后,抵设柱由弹性材料制成,端子压缩抵设柱,抵设柱被压缩变形,直至端子插进壳体内时,抵设块不再被压缩恢复形变后对抵设块形成抵设,将端子限制在壳体内;作为优选的是端子内部的接触簧片的端部向内侧凸起形成抵设块,这样当耳机插头插进端子时,抵设块和耳机插头抵设连接,这样当长时间耳机插头对端子进行插拔时,即使接触簧片被撑开,抵设块依旧可以和耳机插头抵设连接,从而保证了该耳机插孔的接触良好;以上就实现了该耳机插孔使得端子和壳体连接的稳固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得耳机插头和该耳机插孔连接更加稳定,提高耳机插孔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凸块;12、限位槽;2、端子;21、卡接部;22、接触簧片;221、抵设块;23、限位部;3、抵设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插孔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端子2已经插进壳体1内的示意图,该壳体1的两侧一体成型有凸块11,如图2所示,端子2的两侧一体成型有卡接部21,当端子2插设进壳体1内时,卡接部21和凸块11形成抵设使得端子2和壳体1固定连接,如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在壳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抵设柱3,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将抵设柱3固定在限位槽12的槽壁上,抵设柱3优选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者海绵,这样可以对抵设柱3进行挤压时可以压缩变形,挤压完成后又可以弹性恢复,更进一步的,抵设柱3的背面设置成圆弧形,这样没有棱角,端子2对抵设柱3进行压缩时沿着圆弧形的面向下滑移,减小了硬接触力,可以让抵设柱3更好的被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58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