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4403.7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丰;黄海滨;王晋超;袁子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万桂斌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行道 立体 停车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位,具体涉及一种在人行道上设立的立体式停车位。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中应用的立体停车位绝大部分应用于小区停车区、商业停车库,主要目的在于节约停车空间,充分发挥停车场的潜力。但是近几年随着私家车的急剧增加,人行道、马路边乱停乱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行人行走。最新数据显示,本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39万多辆,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8辆,还在以日均增300-400辆的速度增长。现仅市内四区就拥有小汽车约40万辆,目前,市内停车场有登记的停车泊位仅4.1万个,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停车的需要。同时,在旅游高峰季节,每天进入市区的外地旅游大巴车约3000余辆,且呈逐年递增态势。这些都严重考验着城市车辆停放的承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其解决了车辆由于缺少车位而在人行道乱停乱放的问题,提高了人行道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升降柱、升降板和通行板,所述的升降柱对称设置且至少设置四个,升降板的边角固定于升降柱的顶端并随升降柱同步升降,所述通行板的边角固定于升降柱的下部并随升降柱同步升降。
升降柱埋设于地下,未使用时升降板与地面相平。使用时,该停车位起降板可随升降柱上升到最高离地面3.5m处,升降柱通过升降板将汽车抬升后,通行板与人行道相平,可以正常行人。该停车位升降柱的抬升力为3t。
该停车位起降板的主要材料为钢板和混凝土,起降板上表面铺设板砖,底部喷涂防腐涂料。底部上设置LED屏。升降板的侧面设有警示灯。
该停车位通行板为0.5cm厚的钢板。
该停车位还包括身份识别装置和控制电路,身份识别装置电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柱升降。该停车位身份识别装置为实名身份证刷卡机。
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两个隔挡块,隔挡块分别位于升降板的两端。
所述升降柱为液压升降柱,其采用阶梯式收放方式。
该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可以在人行道上方提供立体停车位,同时满足人行道停车和行人行走的功能需求,提高了人行道的利用率,同时LED装置的设置同时可以进行广告位的开发及为行人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示意图;
图2为停车位摆放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示意图。
图中:1-升降柱;2-升降板;3-通行板;4-隔挡块;5-底部;6-上表面;7-侧面;8-身份识别装置;9-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道立体式停车位,该停车位包括四个升降柱1、升降板2和通行板3,该停车位升降板2的四个角固定于四个升降柱1的顶端,该停车位通行板3的四个角固定于四个升降柱1的下部;该停车位还包括一个控制电路和身份识别装置8,该停车位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升降柱1升降。
该停车位的起降板2可随升降柱1上升到最高离地面3.5m。
该停车位的起降板2的主要材料为钢板和混凝土,起降板2上表面6铺设板砖,底部5喷涂防腐涂料。
该停车位的通行板3为0.5cm厚的钢板。
该停车位的身份识别装置为实名身份证刷卡机,用于停车司机身份的识别。
该停车位的起降板2的侧面7设有警示灯,底部5上设置LED屏,当起降板上升到一定高度,即可连通电路。
该停车位的起降板2上设有两个隔挡块4,位于起降板2的两端,当车停放好时,隔挡块分别位于汽车前轮之前和后轮之后,用于固定车,防止车辆在起降板上滑动。
所述升降柱1为液压升降柱,其采用阶梯式收放方式。
如图2所示该停车位位于人行道9的地下,坑深0.5m,设置好后升降板2的上表面和地面平齐,当车停放到升降板2上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四个升降柱1抬升车辆,该停车位的升降板2可随升降柱1上升到最高离地面3.5m,当将升降板1升到离地面3.5m时,通行板3正好和地面平齐,方便行人行走。
该停车位的起降板2的侧面7设有警示灯,底部5上设置LED屏,当起降板上升到一定高度,例如3m时,即可连通电路,此时LED装置即可显示图案和广告,并可以为行人行走时照明,警示灯用于提醒路过的行人,注意安全。
该停车位的大小可以根据车辆的大小具体设置。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4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