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查询电表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3030.1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善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善登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孟庆茹 |
地址: | 366100 福建省三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查询 电表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查询的电表箱,尤其是指一种电动推拉门且易于查询的电表箱。
背景技术
电表箱是用于电能计量的设备,包括观察边框、门框和铰接在门框上的门。
就目前而言,使用者利用铰接在门框上的门来实现开关电表箱,查询电表的,平时做维修保修之类的工作,但是每个月查那么多数量的电表,而且电表箱都是放置在高于一般人的身高,要借助工具来进行观察以及计数,所以查询的速度会很慢很慢,导致国家尽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我们一般交电费也就几天的时间,一旦查询的这个阶段时间过长,会使信息的更新不及时。而且在现有技术中,我们往往都是借助工具竹梯子来进行查询和计数的,但我们当我们爬上一定高度时,打开铰接门的时候,会触碰到工作人员,使他们要向后仰避开铰接门,为了避开铰接门向后仰,这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远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工作的工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查询电表箱,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电表箱难以开启和关闭而导致查询速度过慢以及工作人员危险性过大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查询电表箱,包括一壳体和电能表,所述电能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在所述电能表的正对面开有查询窗口,所述查询窗口设有第一移动门和第二移动门,所述查询窗口安装有一电动推拉机构,所述电动推拉机构包括一丝杆,活动支撑所述丝杆两端的轴承以及与驱动所述丝杆的电机以及推拉组件,该丝杆以中点为分界点,一端为正螺纹段,另一端为反螺纹段,所述推拉组件包括第一推拉块和第二推拉块,所述第一推拉块的一端旋合在所述丝杆的正螺纹段,所述第二推拉块的一端旋合在所述丝杆的反螺纹段,所述第一移动门上端面开有与所述第一推拉块的另一端相适配的两个装配槽,所述第二移动门的上端面开有与所述第二推拉块的另一端相适配的两个装配槽,所述电机连接一用于控制电机的合断、电机的正反转以及定时合断的智能电机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机控制器装有一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连接一带有发射器的遥控器。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机控制器包括一采样电路、微处理单元、驱动电路、输出单元以及通信接口,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的使能端电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电路与所述微处理单元电连接,实现了所述微处理单元与外部的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下端各装有两个滑轮,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相背的侧面各装有一把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门的一侧面设有表面安装一橡胶条的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移动门在与所述第一移动门相近一端的侧面设有表面安装一橡胶条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磁性相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相互配套且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电动推拉机构和智能电机控制器,可以让工作人员快速的查询和计数电表的读数,而且采用了移动门和正反牙的丝杆,一方面让两个玻璃窗同时开启或关闭,另一方面大大的降低了因具有一定高度的工作性质而造成的危险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推拉块以及与推拉块相适配且相邻的两个装配槽,这是为了让电动推拉机构来带动推拉块,实现了移动门配合电机实现了智能的电动推拉控制,大大地减少花在开移动门的时间上。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移动门下端装有两个滑轮,使移动门在壳体上由传统方式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这种转变能让摩擦系数大大的降低,从而延长了移动门的使用寿命。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磁铁的表面设有具有缓冲作用的橡胶条可以在所述第一移动门和所述第二移动门就会自动回位,闭合的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及更大程度的提高移动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移动门呈关闭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动推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移动门呈开启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电机控制器的电路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善登,未经郭善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3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