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IC高效厌氧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2439.1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7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正新;费飞;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源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c 高效 厌氧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水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U-IC高效厌氧塔。
背景技术
IC厌氧塔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现有的IC厌氧塔结构为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装有布水器、进水管、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上装有沼气出口,布水器与一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流化床反应室,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一级三相分离器至二级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深度净化反应室,壳体中心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但是高盐分的废水会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IC厌氧塔的缺陷,提供一种布水均匀、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耐盐分,出水效果好、基建投资省、占地面积少的高效厌氧塔。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U-IC高效厌氧塔,包括布水器、进水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水在进入第一反应室之前先经过一个高效生物填料层;所述厌氧塔结构从下往上依次为布水器、进水管、高效生物填料层、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出水口、旋流气液分离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气液分离器上部装有沼气出口。
所述第一反应室上方设置有一级三相分离器,一级三相分离器上盖上装有通往旋流气液分离器的上升管,所述旋流气液分离器设置有回流管回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所述第二反应室上方设置有二级三相分离器,第二反应室反应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管进入旋流气液分离器。
所述厌氧塔中心设有自旋流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
所述厌氧塔高径比为4-8,高度为16-25m。
本实用新型U-IC高效厌氧塔的优点:
(1)容积负荷高:U-IC高效厌氧塔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U-IC高效厌氧塔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U-IC高效厌氧塔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合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4)抗低温能力强: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U-IC高效厌氧塔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 ℃)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5)具有缓冲pH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反应室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 (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U-IC高效厌氧塔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7)出水稳定性好:利用二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 s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 Lier在1994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VFA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8)启动周期短:U-IC高效厌氧塔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U-IC高效厌氧塔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而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 (9)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
(10)抗盐分能力强:高盐分的废水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活动,U-IC高效厌氧塔中采用的高效生物填料可形成高浓度片状、絮状污泥,可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大大降低了盐分对微生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源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源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2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沉淀与重力式纤维过滤一体化水质处理装置
- 下一篇:正渗透净化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