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带凹槽的双层陶瓷砂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2113.9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5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泓;钟剑明;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5/14 | 分类号: | B24D5/14;B24D5/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凹槽 双层 陶瓷 砂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砂轮,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带凹槽的双层陶瓷砂轮。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层状复合材料得到不断发展,一些机械工件会存在不同部位的材料成分不同、硬度不同、表面粗糙度不同等。当对此类工件进行精密加工时,如果采用分次加工,则存在效率低的缺点;同时也很难保证加工时加工精度和对刀等的一致性。而对某些带有双凹槽的工件进行精加工时,也存在以上问题,特别是在高速高效高精度磨削条件下。因此,寻求高效加工不同材质工件的外圆、内圆或平面的粗精密磨削,高效加工有多个凹槽的工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64220Y于2009年7月1日公开了一种改良的组合砂轮结构,包括平行砂轮机体。粗磨砂轮层和精磨砂轮层,所述粗磨砂轮层和所述精磨砂轮层沿着砂轮进给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平行砂轮机体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半精磨砂轮层,所述半精磨砂轮层设置于所述粗磨砂轮层和所述精磨砂轮层之间。该砂轮结构由三层砂轮组成,分别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加工,由于三层砂轮彼此紧密连接,加工时,部分屑料无法排出,留在工件表面,影响加工质量,此外,同时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加工,工件表面温度升高,影响工件。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容易、可适应不同的材质及不同外形要求的表面带凹槽的双层陶瓷砂轮。其主要用于不同材质工件的外圆、内圆或平面的粗精密磨削,尤其适用于一次性加工完成工件的粗磨和精磨,及同时加工有多个凹槽的工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较难保证加工精度和对刀一致性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表面带凹槽的双层陶瓷砂轮,包括基体和设置于基体表面的砂轮层;其特征在于:砂轮层由可更换的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组成,用户可根据需要对不同磨料浓度、粒度、硬度、环宽和环高的砂轮进行更换调节;第一砂轮与第二砂轮之间设有环形凹槽,有利于排屑和降温冷却。
本结构的陶瓷砂轮可先后对工件进行粗磨和精磨加工,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砂轮为粗磨砂轮,第二砂轮为精磨砂轮;第一砂轮外径与第二砂轮外径相等;加工时,工件先接触第一砂轮,再接触第二砂轮。由于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共同固定于同一陶瓷砂轮上,工件首先接触第一砂轮进行粗磨加工,加工完的部分随即接触第二砂轮并进行精磨加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除此以外,本结构的陶瓷砂轮可同时加工有多个凹槽的工件,由于第一、二砂轮为可更换调节,凹槽的宽度可调节与加工工件相匹配,深度根据加工要求与加工工件相匹配或脱离加工工件,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外径大小分别与加工工件相匹配。该加工不但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增加了可调节性,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均可更换成不同磨料浓度、粒度、硬度、环宽或环高的砂轮,且分别以粘合或螺接方式固定于基体上,方便拆卸更换;所述基体为金属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磨轮设置双层可更换的砂轮,砂轮之间留有凹槽。当双层砂轮分别为粗磨砂轮和精磨砂轮时,可对加工工件同时进行粗磨加工和精磨加工,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当需要加工有多个凹槽的工件时,根据凹槽位置、宽度、深度及加工要求等因素,对双层砂轮进行对应更换,以满足加工需要。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容易、可适应不同的材质及不同外形要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加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表面带凹槽的双层陶瓷砂轮,包括基体1和设置于基体1表面的砂轮层,砂轮层由可更换的第一砂轮2和第二砂轮3组成,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性能的砂轮,以满足加工需要;第一砂轮2与第二砂轮3之间设有环形凹槽1.1,有利于排屑和降温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2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环式金刚石砂轮
- 下一篇:气液固三相组分可控磨粒流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