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机的室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2137.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3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尾润;浦川昌和;冈本隆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6 | 分类号: | F24F1/06;F24F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室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的室外机,尤其涉及与外部装置的配线连接的端子座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用于连接与室内机通信用的信号配线和电源配线的端子座。该端子座例如设于室外机的侧板(参照日本特开平7-198171号公报)。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将侧板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的弯折部安装端子座。
端子座通过螺纹固定被安装在弯折部上,但在进行该螺纹固定时,有时端子座旋转。因此,端子座的安装作业需要功夫。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安装端子座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室外机外壳;设备,其被收纳在该室外机外壳中;以及端子座,其与电源配线和信号配线中的至少一方连接,所述端子座具有供螺钉贯穿插入的贯通孔、和设于下表面的凸部,所述室外机外壳的侧板具有通过将所述侧板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弯折部,在所述弯折部设有与所述端子座的所述贯通孔对应的螺纹孔、和与所述端子座的所述凸部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凸部卡合在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卡合部上,且螺钉被拧入于所述贯通孔与所述螺纹孔的连通部分,由此所述端子座被安装在所述弯折部上。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将螺钉拧入于弯折部的螺纹孔与端子座的贯通孔的连通部分,从而端子座被安装在弯折部上。此时,能够使端子座的凸部卡合在卡合部上,因而抑制端子座的旋转。因此,能够容易安装端子座。
优选的是,在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所述弯折部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端子座的侧面下端部抵接的引导部件。
在端子座设有凸部,以便容易进行端子座的安装作业。该凸部位于端子座的下表面,因而在将端子座安装于弯折部时,不能直接目视到该凸部。因此,有时不易将该凸部卡合在卡合部上。那样,将端子座螺纹固定的前期的作业、即将端子座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的作业花费时间。
因此,在弯折部设置与端子座的侧面下端部抵接的引导部件,使得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端子座的定位。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端子座配置在规定的位置,端子座的安装作业的效率提高。
优选的是,在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中,从所述弯折部一直到所述室外机外壳的侧板,以与所述弯折部和所述侧板之间的折痕相交的方式设置有槽。
弯折部是通过将侧板的一部分向室外机外壳内弯折而形成的。在螺纹固定端子座时,端子座被按压在弯折部上。此时,向使该弯折部继续朝向室外机外壳的内侧倾斜的方向对该弯折部施加力。因此,如果该按压的力过大,则弯折部将从规定的角度继续弯折,其结果是,有可能导致端子座与在室外机外壳内配置的电气部件接触而产生短路等。
因此,从弯折部一直到侧板,以与弯折部和侧板之间的折痕相交的方式设置槽。利用该槽加强折痕的部分,使弯折部不易弯折。因此,即使对弯折部施加力时,也能够抑制弯折部弯折。
优选的是,在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中,所述弯折部具有与所述侧板连接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弯折部在所述基部的下边弯折,而且通过所述基部的两侧端部与所述侧板连接。
该结构是用于抑制弯折部从规定的角度继续弯折的进一步的手段。
在向使弯折部朝向室外机外壳的内侧倾斜的方向对弯折部施加力时,弯折部以弯折部和侧板之间的折痕为起点而弯折的可能性大。这是因为力集中在该部分。因此,将弯折部构成为,使弯折部具有延伸部和基部,并在基部的下边弯折,而且通过基部的两端部与侧板连接。因此,施加给弯折部的力不会仅集中在折痕处,该力向包括折痕在内的周边分散。因此,能够抑制弯折部继续弯折。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能够容易安装端子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卸下前板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3是侧板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侧板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6是安装了端子座的侧板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2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等离子体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制冷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