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1743.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8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燕;李少龙;刘晓光;常强;朱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3/08 | 分类号: | B01F13/08;B01F13/10;B01F7/18;B01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分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使碳纳米管均匀分散获得大量单根碳纳米管的装置,属于纳米材料的分散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是石墨片按照一定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直径为纳米级的管状物质。其有非常大的长径比,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好,而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利用其各向异性通过合适的取向,可以获得具有优越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但由于碳纳米管间具有较强的范德华力,再加上其非常大的长径比,导致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团聚从而降低其性能。而在使用时,往往要将碳纳米管的团聚体充分分散才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目前碳纳米管的分散设备主要使用超声振荡、球磨机等实现碳纳米管的分散。通过使用上述设备分散碳纳米管有着分散不彻底、工作时间长、对碳纳米管有一定破坏性和分散效率低等缺点。
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434933提供了一种基于拉伸流变的碳纳米管分散装置,通过周期性变化容腔体积,使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不断被压缩和放松,得到分散的碳纳米管。该种装置虽能制备出分散性好的碳纳米管,但由于工作过程中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混合,不利于碳纳米管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设备在进行碳纳米管分散时出现的分散不均匀、易与介质混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分散碳纳米管的装置,可实现碳纳米管均匀分散,装置简单控制方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纳米管分散装置主要由喷射器、气流通道和收集装置组成,其中喷射器具体包括加料塞、喷射器上磁盘、搅拌轴支架、加热带、保温层、搅拌轴、外壳、搅拌桨、阀门控制杆、搅拌电机、工质加料口、喷射器下磁盘、阀门、喷嘴;收集装置具体包括管帽、喷射器支架、喷射器、阀门控制杆、喷嘴、气流通道、送样门、多孔托盘、磁力搅拌装置、气流出口通道、磁力搅拌装置外壳。搅拌电机连接有喷射器上磁盘并固定于外壳上,搅拌轴连接有搅拌桨和喷射器下磁盘,通过搅拌轴支架固定于外壳上,外壳连接有工质加料口、加料塞和阀门,加热带缠绕于外壳外表面,外部包裹保温层,阀门通过阀门控制杆控制开关状态,出口处接有喷嘴。喷射器通过喷射器支架固定于气流通道内,气流通道上端通过管帽封堵,下端设有送料门,磁力搅拌装置通过磁力搅拌装置外壳固定于多孔托盘下端,多孔托盘固定于气流通道内,阀门控制杆一端连有阀门,另一端置于气流通道外方便控制,气流通道底端设有气流出口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分散碳纳米管的装置,对碳纳米管分散效果好且效率高,装置简单控制方便,使用及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碳纳米管分散装置结构图。
图2是喷射器结构图。
图中:1.管帽,2.喷射器支架,3.喷射器,4.阀门控制杆,5.喷嘴,6.气流通道,7.送样门,8.多孔托盘,9.磁力搅拌装置,10.气流出口通道,11.磁力搅拌装置外壳,12.加料塞,13.喷射器上磁盘,14.搅拌轴支架,15.加热带,16.保温层,17.搅拌轴,18.外壳,19.搅拌桨,20.阀门控制杆,21.搅拌电机,22.工质加料口,23.喷射器下磁盘,24.阀门,25.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1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剂配料装置下料机构用传送带
- 下一篇:自动拌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