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7410.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5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应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鸿耀高新铜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673 | 分类号: | C21D9/673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市芝***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引水 自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罩式炉的引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中,以往的罩式炉的地坑循环水的提升一般采用长轴泵、自吸泵和潜水泵,其中:长轴泵叶轮在水面下电机在水面上,但长轴泵的转动精度比较差,维修频率比较高,且流量一般较小;自吸泵主要受自吸高度的影响,流量也较小;潜水泵长期在水里,电机容易受潮损坏,流量也小。目前较为通用的是卧式离心水泵,其功率、流量比较大,价格便宜,维修方便,主要的问题是需要经常加引水才能工作。具体来说,由于卧式离心水泵启动时的入水口段需要填充水才能启动,有时因底阀不能完全关闭或长时间不工作会导致入水口段的水出现流失,再次启动就必须通过人工注水的方式来补充水,这样比较麻烦,在有的工作场所甚至会导致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水泵启动的安全性,避免人工注水的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与罩式炉相连,所述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包括水泵、供水系统和进水管道,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与所述水泵的第一进水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所述水泵的第一出水口与罩式炉相连;其中,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稳流罐、第一止回阀和第一管通道,所述稳流罐设有第二进水品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所述第一止回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通道相连,所述第一管通道包括第二止回阀和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止回阀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水管道还包括第二管通道,所述第二管通道与所述第一管通道并联,所述第二管通道包括第三止回阀和第二截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流罐顶部设有真空抑制器和压力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稳流罐底部设有排污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设有伸入端,所述伸入端与所述供水系统相连,所述伸入端处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水系统为地坑循环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由供水系统提供水源,从第二进水口进入稳流罐,稳流罐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保证水泵的启动水,稳流罐对水泵的第一层保护;稳流罐里的水从第二出水口流向第一止回阀,再而流向第一截止阀、第二止回阀,再通向第一进水口,保证水泵不运行时,在第一管通道内有水泵启动的水,第一管通道是对水泵的第二层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结构简单,提供双重保护,可提高水泵启动的安全性,避免人工注水。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泵,2-进水管道,3-供水系统,4-第一进水口,5-第一出水口,6-稳流罐,7-第一止回阀,8-第一管通道,9-第二管通道,10-第二进水口,11-第二出水口,12-真空抑制器,13-压力控制器,14-排污阀,15-第二止回阀,16-第一截止阀,17-第三截止阀,18-第二截止阀,19-伸入端,2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引水自控补水装置,与罩式炉相连,其包括水泵1、供水系统2和进水管道3,水泵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4和第一出水口5,进水管道2一端与水泵1的第一进水口4相连,其另一端与供水系统3相连,水泵的第一出水口5与罩式炉相连;进水管道2包括稳流罐6、第一止回阀7和第一管通道8,稳流罐6设有第二进水品10和第二出水口11,第二进水口10与供水系统3相连,第一止回阀7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10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一管通道8相连,第一管通道8包括第二止回阀15和第一截止阀16,第二止回阀15与第一进水口5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鸿耀高新铜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鸿耀高新铜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7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控溅射镀膜真空室墙体温控加热装置
- 下一篇:用于轴承热处理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