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隧道侧水沟底部渗漏的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6529.6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2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述才;乔红彦;王元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水沟 底部 渗漏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技术,具体涉及防隧道侧水沟底部渗漏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隧道内的侧水沟的底面一般高于或平齐于仰拱填充层的顶面,由于受施工及混凝土本身收缩性等影响,侧水沟的底面与仰拱填充层的顶面之间易形成了纵向施工缝。隧道建成后,侧水沟的根部极易出现渗漏水现象,后期治理难度大、久治不绝、安全风险高、经济社会效益损失重。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隧道排水系统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隧道侧水沟底部渗漏的排水系统,能有效避免在侧水沟的沟底与仰拱填充层顶面之间出现纵向施工缝,以消除侧沟底部渗漏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隧道侧水沟底部渗漏的排水系统,包括从隧底基岩面到路面或轨道面方向依次设置的仰拱初期支护、仰拱二次衬砌、仰拱填充层和路面层,在仰拱填充层内设有沿隧道纵向方向延伸的中心水沟,在两侧分别设有沿隧道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水沟,两侧水沟分别通过道床排水管与中心水沟连通,其关键在于:两侧水沟的底面均低于仰拱填充层的顶面。
在中心水沟的下方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设有排压管,所述排压管的上端与中心水沟连通,排压管的下端依次穿过仰拱填充层、仰拱二次衬砌、仰拱初期支护并与隧底基岩面连通。排压管将隧道中心水沟与隧底基岩面连通,形成排水通道。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可将积压水分区排放至隧道中心水沟内,从而有效解决了仰拱施工缝渗水问题。
所述排压管的上端与中心水沟连通并伸入中心水沟内,排压管的下端依次垂直穿过仰拱填充层、仰拱二次衬砌、仰拱初期支护并与隧底基岩面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隧道内两侧水沟的底面标高降低至仰拱填充层的顶面以下,能够有效避免在侧水沟的沟底与仰拱填充层顶面之间出现纵向施工缝,以消除侧沟底部渗漏隐患。
(2)在中心水沟的下方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排压管,将隧道中心水沟与隧底基岩面连通,形成排水通道。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可将积压水分区排放至隧道中心水沟内,从而有效解决了仰拱施工缝渗水问题。
(3)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干扰小、操作简便、所需机械设备简易、成本投入低等优点,能够有效解决隧道两侧水沟根部的渗漏问题。减少了隧道运营后治渗堵漏的高昂的经济代价、信誉代价和高级别安全风险,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发展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防隧道侧水沟底部渗漏的排水系统,包括从隧底基岩面1到路面或轨道面10方向依次设置的仰拱初期支护2、仰拱二次衬砌3、仰拱填充层4和路面层5,在仰拱填充层4内设有沿隧道纵向方向延伸的中心水沟8,在路面层5的两侧分别设有沿隧道纵向方向延伸的侧水沟6,两侧水沟6分别通过道床排水管7与中心水沟8连通,道床排水管7横向设在仰拱填充层4内,道床排水管7的一端与中心水沟8的侧壁连通,道床排水管7的另一端通过弯头向上与侧水沟6的侧壁连通。两侧水沟6的底面6a均低于仰拱填充层4的顶面4a。
在仰拱填充层4施工过程中,经放线定位后,安装边模浇筑混凝土,将两侧水沟6的底面6a降至仰拱填充层4的顶面4a以下,降低高度可参照隧道富水量大小,但不宜过高,避免在两侧水沟6的底面6a与仰拱填充层4的顶面4a之间形成纵向施工缝,以消除侧沟根部渗漏隐患。
如图1所示,在中心水沟8的下方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排压管9,排压管9的上端与中心水沟8连通并伸入中心水沟8内,排压管9的下端依次垂直穿过仰拱填充层4、仰拱二次衬砌3、仰拱初期支护2并与隧底基岩面1连通,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排压管9可将积压水分区排放至隧道中心水沟8内,再由中心水沟8排至隧道外。
仰拱初期支护2、仰拱二次衬砌3、仰拱填充层4施工过程中,在隧道的中心线上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一定距离预埋一根排压管9,使中心水沟8与隧底基岩面1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排压管9设置完成后,管口应伸入中心水沟8内并高于中心水沟8内的流水面。排压管9分次连接采用对应型号的标准接头,设置间距根据隧道富水量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般隧道,特别适用于富水隧道。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6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挂钩及其悬挂支架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导风筒调控式出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