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防雾功能的腹腔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6210.3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王宇;杜白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A61B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功能 腹腔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防雾功能的腹腔镜。
背景技术
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手术器械,通过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的镜头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将腹腔镜的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信号处理系统,并在显示器上显示,以辅助医生操作手术器械和进行腹腔内部的检查等。
腹腔镜镜头一般为30°的斜面状,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手术中的损伤,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视野,那么就要求腹腔镜的镜头是清晰的。然而,由于手术室环境相对于人体体温低,腹腔镜镜头在探入腹腔中时,由于腹腔内外的温差较大,部分水蒸气遇到冷的腹腔镜后非常容易凝聚,而在镜头上形成一层雾,影响视野在显示器上的清晰度。
传统操作过程中,采用先预热镜头的方式,使腹腔镜在进入人体前预热到和人体相仿的温度,但这种方法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而一段时间后,腹腔镜表面仍会起雾,这时候就需要反复将腹腔镜拿出,而用碘伏溶液擦拭腹腔镜镜头后再探入腹腔中进行操作。
但是,腹腔镜在反复进入腹腔过程中,影响手术进行甚至耽误术中止血,增大手术风险;而镜头也需要反复清理,增加了创口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拿出体外进行防雾处理的腹腔镜。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防雾功能的腹腔镜,包括腹腔镜,所述的腹腔镜前端的镜头侧面开设有喷射孔,在腹腔镜镜管的管壁中沿镜管轴向开设有用于向喷射孔供给防雾剂的导液槽,导液槽与装有防雾剂的推进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射孔分布在腹腔镜镜头最前端一侧,喷射孔分布范围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60°,并且每个喷射孔中喷射出防雾剂的喷洒范围不小于120°。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液槽至少设置一对,导液槽后端与设置在镜管后端管壁中的储液腔连通,导液槽前端与设置在靠近镜管上靠近镜头一端管壁中的加压腔连接,加压腔上连通有通向不同喷射孔的供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供液管沿镜管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镜管外壁上设置有与储液腔连通的用于和推进器连接的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推进器采用带有刻度的注射器,注射器利用软管与连接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将防雾机构设置在腹腔镜上,使腹腔镜在患者体内操作时不用取出即可进行防雾处理,减少了腹腔镜取出体外的次数,从而降低了由于腹腔镜的拿取而造成的出血几率和手术风险;
2.能根据镜头大小精确地控制防雾剂的用量,使防雾剂在最小用量内发挥最大的效果,尽可能减少防雾剂对人体的影响;
3.采用加压喷射式结构,能使防雾剂同时达到清洗镜头和覆盖镜头的双重目的;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腹腔镜前端镜头处的内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腹腔镜后端与推进器连接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镜头,2—镜管,3—导液槽,4—软管,5—推进器,6—刻度,11—喷射孔,12—供液管,13—加压腔,14—储液腔,1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腹腔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由于温差而在镜头1上产生的雾,传统的除雾和防雾方法均是需要在体外处理腹腔镜,如加热法、涂抹防雾剂等,但每次处理后均不能使用长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取出腹腔镜重新处理;而反复拿出腹腔镜极易延长手术时间及提高手术风险,因此应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腹腔镜拿出次数。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要求,提供了一种能在体内进行镜头1上积雾处理的腹腔镜:
一种带有防雾功能的腹腔镜,包括腹腔镜,所述的腹腔镜前端的镜头1侧面开设有喷射孔11,在腹腔镜镜管2的管壁中沿镜管2轴向开设有用于向喷射孔11供给防雾剂的导液槽3,导液槽3与装有防雾剂的推进器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喷射孔11向镜头1上喷射防雾剂,如碘伏溶液、盐水等对于人体低害或无害的药品,这些药品具有良好的防雾效果,同时喷射时也能使镜头1得到冲洗,使视野更加干净清晰;优选采用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6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水流泥沙含量的反射式红外泥沙传感器
- 下一篇:食物的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