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溢流型汽提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4012.3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纪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赛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捷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38 | 分类号: | B01D3/38;C11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 汽提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汽提塔,具体涉及一种分离溶剂的汽提塔。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溢流型的汽提塔塔盘的结构均是大半圆型的结构。上下塔盘交替,这种塔盘在适用于汽提塔直径小于2米,产量小于90m3/h的情况下。在汽提塔直径大于2米后,混合油从上层到下层所经历的路径太长,塔盘上的液位梯度超出设计要求,增大了降液管的负荷,从而影响效率。因此需对汽提塔的内部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溢流型汽提塔,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双溢流型汽提塔,包括:壳体、塔盘、降液部、引流板、含溶剂油入口、蒸汽入口、气体出口和油出口,所述壳体为一个圆柱状结构,所述塔盘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引流板设于塔盘下端,所述含溶剂油入口对称设于壳体顶端的侧面,所述蒸汽入口设于壳体底端的侧面,所述气体出口设于壳体的顶部,所述油出口设于壳体底部;
其中,所述降液部包括:侧溢流堰、中部溢流堰、侧降液管和中部降液管,所述侧溢流堰设于第一塔盘的外延两侧,所述中部溢流堰设于第二塔盘的中心两侧,所述侧溢流堰与壳体内壁组成侧降液管,所述中部溢流堰之间组成中部降液管。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复数个,所述观察窗设于壳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塔盘上包括传质部和缓冲部,所述传质部上设有复数通 气孔,所述塔盘分为:第一塔盘和第二塔盘。
进一步,所述第一塔盘由两块对称的弓形半圆盘结构组成,所述第一塔盘的缓冲部设于第一塔盘的外侧,所述第一塔盘的中间与中部溢流堰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塔盘的形状为圆盘型结构的两边去掉一个相同形状的弓形半圆盘结构组成,所述第二塔盘的缓冲部设于第二塔盘的中间,所述第二塔盘的两侧与侧溢流堰连接。
进一步,所述蒸汽入口包括:蒸汽进口、蒸汽管道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设于壳体底端的侧面,所述蒸汽管道为管状结构,所述蒸汽管道与蒸汽进口连接,所述蒸汽出口的一端与蒸汽管道连接,所述蒸汽出口另一端朝上,所述蒸汽出口设于塔盘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降低降液管的负荷。
2.改善塔盘上的液位梯度。
3.针对大量待处理液体时候,采用双管道溢流方式,能够在有效的空间内提高汽提塔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第一塔盘结构图。
图3为第二塔盘结构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观察窗110、塔盘200、第一塔盘210、第二塔盘220、传质部230、缓冲部240和通气孔250。
降液部300、侧溢流堰310、中部溢流堰320、侧降液管330和中部降液管340。
引流板400、含溶剂油入口500、蒸汽入口600、蒸汽进口610、蒸汽 管道620、蒸汽出口630、气体出口700和油出口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第一塔盘结构图。图3为第二塔盘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双溢流型汽提塔包括:壳体100、塔盘200、降液部300、引流板400、含溶剂油入口500、蒸汽入口600、气体出口700和油出口800,壳体100为一个圆柱状结构,塔盘200固定于壳体100的内壁上,引流板400设于塔盘200下端,含溶剂油入口500对称设于壳体100顶端的侧面,蒸汽入口600设于壳体底端的侧面,气体出口700设于壳体100的顶部,油出口800设于壳体100底部;
其中,降液部300包括:侧溢流堰310、中部溢流堰320、侧降液管330和中部降液管340,侧溢流堰310设于第一塔盘210的外延两侧,中部溢流堰340设于第二塔盘220的中心两侧,侧溢流堰310与壳体100内壁组成侧降液管330,中部溢流堰320之间组成中部降液管310。
壳体100包括:观察窗110,观察窗110为复数个,观察窗110设于壳体100表面。
塔盘200上包括:传质部230和缓冲部240,传质部230上设有复数通气孔250,塔盘200分为:第一塔盘210和第二塔盘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赛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捷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捷赛机械(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捷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40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凝析液密闭回收装置
- 下一篇:螺旋状玩具灯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