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电站跨步电压检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7337.0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陆强;沈欢胜;颜加仁;林定能;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跨步 电压 检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电站跨步电压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站内使用的常规绝缘靴不具备跨步电压检测报警功能,仅凭肉眼或者经验检测绝缘靴的绝缘状态,即使现在逐步意识到报警的重要性,又没有实际反映两脚之间的电压值。当在嘈杂的环境中,警报声不一定会被及时注意到,由此可能因绝缘靴漏电引发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电站跨步电压检测报警装置,在具备报警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显示功能,多手段提示,尽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避免绝缘靴漏电的情况下参与工作,提高工作人员操作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变电站跨步电压检测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金属棒,与U型金属棒电连接的电压检测报警器,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上集成了电压显示模块。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U型金属棒上配合绑带。
所述的U型金属棒为两只,每只所述的U型金属棒上分别设置了所述的绑带,所述的绑带包括鞋面绑带部和脚部绑带部。
所述的U型金属棒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
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连接的端部设置插头,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上对应插头处设置插孔。
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上设置钩挂孔。
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上设置电源开关。
所述电压显示模块为LED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具备报警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显示功能,多手段提示,尽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避免绝缘靴漏电的情况下参与工作,提高工作人员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压检测报警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变电站跨步电压检测报警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U型金属棒3,与U型金属棒3电连接的电压检测报警器9,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上集成了电压显示模块10。U型金属棒3绑在绝缘鞋1的鞋底。
所述的U型金属棒3为两只,每只所述的U型金属棒3上分别设置了所述的绑带2、4,所述的绑带2、4包括鞋面绑带部和脚部绑带部。绑带2、4上分别设置了魔术贴,方便穿戴和调整位置。
所述的U型金属棒3通过导线5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
所述导线5与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连接的端部设置插头6,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上对应插头6处设置插孔7。
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上设置钩挂孔11。通过挂绳孔11可以将电压检测报警装置9挂到腰带或者钥匙扣上。
为了节省耗电,所述电压检测报警器9上设置电源开关8。根据工作情况及时开或关。
所述电压显示模块10为LED显示模块。
如图2所示,通过U型金属棒3和导线经过电压检测报警装置上的专用插孔7,引入两脚之间的电压量,再经过降压和AC/DC转换电路12,将交流电压量按比例转成0~5V的直流电压量,并接入Arduino标准化单片机集成电路13的模拟量输入口A0,经过Arduino标准化单片机集成电路13内部的AD转换功能实现电压量的测量,经过比例系数调整后通过LED数码管10输出,显示从电压检测报警装置上的专用插孔7处输入的交流电压值;再利用Arduino标准化单片机集成电路13内部的判断逻辑,当检测到从电压检测报警装置上的专用插孔7处输入的交流电压值超过36V时,驱动蜂鸣器14发出告警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7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