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倍捻机电锭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6999.6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1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波;潘树文;李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波 |
主分类号: | D01H7/04 | 分类号: | D01H7/04;D01H7/12;D01H7/8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宁冈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倍捻机电锭。
背景技术
传统的倍捻机由转轴,纱盘、底座和连接器组成,一台大功率的感应电机通过皮带摩擦每个锭子的连接器使各锭子旋转来实现捻纱的。皮带传动效率较低,而且使锭子轴承单边受力,降低了轴承寿命。皮带偶尔有打滑现象,使得每个锭子转速不统一,影响捻纱质量。每个锭子的转轴底部与底座是滑动摩擦,增大了锭子的摩擦转矩,锭子噪声也偏大。由于所有锭子都是由一台感应电机带动,所以只能同时做一种捻度的纱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永磁电机传动,并且每个电锭由控制器独立驱动的一种倍捻机电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倍捻机电锭,包括转轴、沙盘、上端盖、下端盖、上轴承和下轴承,还包括连接环、永磁体、定子铁芯,绕组和控制器,所述的连接环采用过盈配合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纱盘通过螺丝与连接环固定,所述的永磁体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绕组缠绕在定子铁芯上,所述的定子铁芯通过上端盖、下端盖和上轴承、下轴承与转轴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与绕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绕组为漆包线,缠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器由微处理器和功率开关组成,通过给绕组通入有规律的电流,电流在定子铁芯中产生磁场带动转轴上的永磁体旋转,最终使电锭按照需要的转速旋转起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倍捻机锭子和永磁电机结合在一起,免去了传统倍捻机锭子的皮带传动结构,也免去了锭杆底部的摩擦,由于每个电锭都有独立的控制器驱动,所以锭子捻纱需要的能量更少,转速稳定可调,噪声低,而且一台机器可以做不同捻度的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倍捻机电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轴;2.沙盘;3.上端盖;4.下端盖;5.上轴承;6.下轴承;7.连接环;8.永磁体;9.定子铁芯;10.绕组;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倍捻机电锭,包括转轴1、沙盘2、上端盖3、下端盖4、上轴承5和下轴承6,还包括连接环7、永磁体8、定子铁芯9,绕组10和控制器11,连接环7采用过盈配合固定在转轴1上,纱盘2通过螺丝与连接环7固定,永磁体8通过胶水或者注塑等方法固定在转轴1上,绕组10是由漆包线组成,通过绕线机或者手工下线等方法缠绕在定子铁芯9的齿上,定子铁芯9通过上端盖3、下端盖4和上轴承5、下轴承6与转轴1相连形成完整的倍捻机电锭结构,绕组10从端盖中引出3根线与外面的控制器11连接,控制器11由微处理器和功率开关组成,控制器11可按照设定的规律给绕组10通电,电流在定子铁芯9中产生磁场带动转轴1上的永磁体8旋转,最终使电锭按照需要的转速旋转起来。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准许范围的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波,未经王俊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6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纱机用剪切纱线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环锭纺整纤的大间距双旋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