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打孔作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2651.X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6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猛;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E06C1/397;E06C1/39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赵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打孔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铁路隧道内壁打孔施工作业的专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打孔作业车。
背景技术
由于受我国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国的高速及客运专线铁路路线基本取直,因而在铁路沿线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隧道,且隧道的长度、大小也在不断增加。
在隧道的施工建设中,需要在隧道内壁设置多种线缆、光缆。为了安装这些线缆、光缆,因而需在隧道侧壁打孔并将相关线缆、电缆进行悬挂处理。现有技术中,隧道内壁悬挂打孔施工的使用工具一直都是制约打孔速度的重要原因,因而使得隧道内打孔的施工进度难以控制。
以往隧道打孔作业都是三人一组,配备一台梯车底座,用于放置发电机和其他材料,一人搬运梯子,一人拿电钻进行爬梯打孔,每打一个孔都需要挪动一次梯子,打孔人爬一次梯子,而当轨道上有轨道作业车通过时,还需要将发电机、梯车底座、施工材料搬到一边,待作业车通过后又要重新搬上轨道,该方法工作效率低,尤其在工作量大时,往往无法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420236593.7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该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包括上部吊篮、爬梯和下部底座三部分,爬梯的上端与上部吊篮连接,爬梯的下端连接于下部底座上;所述的上部吊篮上安装有横向运动轮,下部底座上安装行走轮。利用横向运动轮和行走轮可使上部吊篮、下部底座分别沿隧道侧壁和隧道地面平滑移动,打孔工人无需上下梯车则可实现连续打孔,有效提高了打孔效率,节省了劳动力。但是该隧道侧壁打孔专用梯车通过下部底座上的行走轮在隧道内进行移动,但是该梯车的移动在隧道内即可沿隧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可沿垂直于隧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因而可能会导致梯车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从而加大打孔工人在隧道侧壁打孔的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打孔作业车,确保作业车沿铁轨的方向移动,使作业车上的打孔人员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恒定,降低打孔人员的打孔难度,提高打孔人员的打孔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隧道打孔作业车,包括爬梯和承载平台,承载平台靠近隧道侧壁的一侧面上设有隧道接触滚轮,其特征在于:爬梯上端和承载平台通过转动轴进行连接,爬梯下端设有轨道接触滑轮,所述轨道接触滑轮与钢轨接触并可沿钢轨的长度方向运动。
隧道打孔作业车工作时,先将作业车提升至一定高度,并将轨道接触滑轮放置于在钢轨上,再将作业车整体放置于钢轨上,作业车倾斜使作业车承载平台上的隧道接触滚轮与隧道侧壁接触,作业车安装完毕。当需要对隧道侧壁进行打孔处理时,打孔人员及相关打孔设备位于承载平台上,在外力的作用下,轨道接触滑轮、隧道接触滚轮对应在钢轨上、隧道侧壁上滑动,实现作业车向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所述轨道接触滑轮设有两组,两组轨道接触滑轮对应两根钢轨设置,两组轨道接触滑轮均与爬梯下端连接。
所述轨道接触滑轮包括横向轨道接触滑轮和纵向轨道接触滑轮,所述横向轨道接触滑轮与钢轨顶面接触,所述纵向轨道接触滑轮与钢轨轨腰处接触。
所述爬梯倾斜设置。
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安全围栏。
所述安全围栏上设有挂钩。
所述隧道接触滚轮上设有刹车装置。
所述横向轨道接触滑轮、纵向轨道接触滑轮上均设有刹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爬梯下端设置轨道接触滑轮,作业车工作时轨道接触滑轮放置于钢轨上使得作业车只能沿着钢轨的方向移动,作业车承载平台上的打孔人员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保持在某一固定值,因而可有效降低作业车因跑偏造成的打孔难度,提高打孔人员的打孔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轨道接触滑轮设置两组,两组轨道接触滑轮对应与两根钢轨设置,因而可提高作业车与钢轨、隧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有效避免作业车因与钢轨之间的连接不可靠造成的作业车倾倒。
3、本实用新型中,轨道接触滑轮包括横向轨道接触滑轮和纵向轨道接触滑轮,横向轨道接触滑轮和纵向轨道接触滑轮分别对应与钢轨的顶面、轨腰接触,因而可将打孔人员对作业车的作用力分解为作业车对钢轨、对隧道侧壁的作用力,而作业车对钢轨的作用力分别通过横向轨道接触滑轮、纵向轨道接触滑轮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分解,提高作业车与钢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作业车倾倒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2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碎屑回收小车
- 下一篇:低空悬挂式单轨轨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