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1145.9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3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王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 | 分类号: | H01Q1/32;H01Q1/38;H01Q1/50;H01Q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天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车载鲨鱼鳍天线,在结构上基本包括塑胶外壳、加装防水胶垫的底座以及信号接收模块组三个部分,其中信号接收模块组可以包括GPS信号接收单体模块和TV信号接收单体模块,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装配中,由于单体模块的数量较多,从而导致装配操作复杂多变、生产工序冗长繁琐、生产岗位大量增加,致使生产成本较高、劳动生产率较低。另外,车载鲨鱼鳍天线中的单体模块的一致性较差,性能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车载天线,所述车载天线便于生产且性能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天线,包括:底座;罩体,所述罩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信号接收件,所述信号接收件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信号接收件的外表面上具有彼此间隔开的GPS信号接收电路和TV信号接收电路,所述GPS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TV信号接收电路均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天线,由于TV信号接收电路和GPS信号接收电路同时形成在信号接收件上,从而使得信号接收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极大地减少了模块和零部件的数量以及生产装配工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优化了容纳空间的结构布局,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废品比率,使装配操作简单易行。
具体地,所述信号接收件的前端和/或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块,所述底座的前部和/或后部形成有顶部敞开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配合以使所述信号接收件垂直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两个定位片,所述两个定位片之间限定出所述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底座的纵向中心线上。
具体地,所述信号接收件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至少一个卡扣,所述电路板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卡孔,所述卡扣与对应的所述卡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件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侧翼板,所述GPS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TV信号接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位于至少一个所述侧翼板上。
具体地,所述信号接收件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倾斜向上延伸的顶翼板,所述GPS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TV信号接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的一部分位于至少一个所述顶翼板上。
可选地,所述顶翼板为两个且所述两个顶翼板关于所述信号接收件的纵向中心平面左右对称。
具体地,所述两个顶翼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件的下部具有第一安装部至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至第四安装部的至少一侧表面由所述信号接收件相应侧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所述第一至第四安装部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铜针至第四铜针,所述第一铜针与所述GPS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电路板分别相连,所述第二铜针与所述GPS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电路板分别相连,所述第三铜针与所述TV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电路板分别相连,所述第四铜针与所述TV信号接收电路和所述电路板分别相连。
具体地,所述信号接收件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内凹入的避让槽。
具体地,所述罩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信号接收件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d满足:d≥2.5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天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载天线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载天线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
100:车载天线;
1:底座;11:定位片;12:安装柱;
2:电路板;21:安装孔;
3:信号接收件;31:GPS信号接收电路;32:TV信号接收电路;
331:长侧翼板;332:短侧翼板;
341:左侧顶翼板;342:右侧顶翼板;
35:卡扣;36:定位块;
371:第一安装部;372:第二安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1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