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变形光缆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56150.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7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肖康上;李森德;张广朝;廖远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成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602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光缆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缆套管,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光缆套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缆套管通常采用塑料制成,因热涨缩系数较大,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变形,提高布线难度。尤其在布置光缆的转角处,由于涨缩导致光缆转角的角度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信质量。本技术在光缆套管上设置消除涨缩的结构,并在转角处设置定位结构,能够有效地维持光缆的形状。现有技术采用在光缆套管的表面复合一由热涨缩系数较低材料(如金属)制成的丝网层,抑制套管的涨缩,从而维持光缆套管的形状。丝网层的存在将会使光缆套管涨缩时产生的压力施加在套管内传递信号的光缆上,容易损伤光缆,影响通信质量。而裸露的丝网层也容易因气候等因素而老化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防止热涨缩形变且防止光缆损伤的光缆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变形光缆套管,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沿光缆套管径向套装有多个相互分离的、等径的金属丝网环,相邻的两个金属丝网环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金属丝网环外侧设有隔水层。
所述绝缘层可选用任一种绝缘材料制成,如PVC、PE等高分子树脂材料。所述隔水层可以选用任一种水密性良好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如PVC、PP、PC等。所述金属丝网环可选用任一种硬度较低、热涨缩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丝网环间相互分离,光缆套管受热膨胀时,收金属丝网环的阻隔,其形状体积不发生变化,热膨胀产生的压力则通过金属丝网环的间隙传递出,防止光缆套管内压过高损伤光缆。同时,为防止极端条件下因体积膨胀或收缩导致光缆长度增加或缩短,本实用新型在金属丝网环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通过限制像个金属丝网环相对位置的移动来限制光缆套管长度的过度变化。
所述金属丝网环其网格为菱形;所述菱形网格的其中两个对角的连线与光缆套管的中心轴平行。
由于光缆的形变主要发生在轴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丝网环的网格为形状较不稳定的菱形,且网格的其中两个对角的连线与光缆套管的中心轴平行,使网格更容易在轴向发生轻微形变,以降低光缆套管膨胀后对管内产生的压力。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金属丝网环两端部的限位孔,以及一与光缆套管中心轴平行的限位条;限位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限位柱,分别穿套在相邻两个金属丝网环间的限位孔中。
所述金属丝网环的宽度为管径的5~9倍;相邻的两个金属丝网环的边缘间距为金属丝网环宽度的0.1~0.2倍。
还包括角度锁定组件,包括第一锁定子及第二锁定子;所述第一锁定子与第二锁定子的固定端铰接;所述第一锁定子与第二锁定子的内侧设有连通的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其截面为直径与光缆套管相等的半圆形;还包括连接第一锁定子与第二锁定子自由端的牵引绳;所述第一锁定子的固定端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牵引绳的中部弯折并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固定孔。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角度锁定组件套装在光缆套管外,光缆套管恰好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中。通过改变牵引绳穿过所述固定孔的长度,可以改变第一锁定子和第二锁定子的夹角,使转角位置的光缆角度维持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丝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角度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角度锁定组件的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变形光缆套管,包括绝缘层1,所述绝缘层外沿光缆套管径向套装有多个相互分离的、等径的金属丝网环2,相邻的两个金属丝网环间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所述金属丝网环外侧设有隔水层3。
所述金属丝网环其网格为菱形;所述菱形网格的其中两个对角的连线与光缆套管的中心轴平行。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金属丝网环两端部的限位孔21,以及与光缆套管中心轴平行的限位条22;限位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限位柱23,分别穿套在相邻两个金属丝网环间的限位孔21中。
所述金属丝网环的宽度为管径的5倍;相邻的两个金属丝网环的边缘间距为金属丝网环宽度的0.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成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成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56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