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萃取有机相分离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41621.0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1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洪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B01D17/0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郭文姬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萃取 有机 分离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涉及分离油水的装置及该油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冶炼生产中,溶剂萃取是一种分离、富集或钝化金属的方法,其实质在于使金属离子或其化合物由水溶液中转入与水不相溶的有机相中,由此得到的萃合液接着进行反萃取使溶解于有机相中的金属离子再进入水相之中。在萃取工艺进行中,有机相和水相是通过高速混合进行物质传递,那么水相和有机相在分离之后会存在水中漂浮、溶解、乳化、沉淀四种形态的有机相,这种有机相的存在会造成高昂萃取剂的损失以及后段工艺生产中的负荷。萃余液中含有少量的萃取剂和煤油(萃取剂浓度不同,这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同),在后段电解生产中,当溶液中含油量超标时,携带杂质离子的油粒粘附在阴极板上,不仅影响阴极板纯度,电解钴杂质含量超标,达不到品质要求,而且严重影响电解钴的物理性能,是电解钴变脆、分层、表面暴皮、长气孔、长瘤子、烧板等。所以必须对萃余液进行除油后再进入下一级电解生产。
现有技术中,萃余液采用超声波+树脂除油+活性炭吸附技术取代传统工艺,但是这几种除油方式均存在一些不足。
1.超声波除油
超声波除油是基于空化作用原理。当超声波作用于除油液时,由于压力波(疏密波)的传导,使溶液在某一瞬间受到负应力,而在紧接着的瞬间受到正应力作用,如此反复作用。当溶液受到负压力作用时,溶液中会出现瞬时的真空,出现空洞,溶液中溶解的气体会进入其中,变成气泡。气泡产生后的瞬间,由于受到正压力的作用,气泡受压破裂而分散,同时在空洞周围产生数千大气压的冲击波,这种冲击波能促使油水分离。超声波强化除油,就是利用了冲击波对油膜的破坏作用及空化现象产生的强烈搅拌作用,除油精度不够高,设备易发生故障。
2.树脂除油
树脂除油初期运行时,效果比较理想,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因含固体胶体堵塞树脂层,油层厚度增加等因素,造成设备内部压力剧增、除油效果变得非常差,导致后段活性炭使用量成倍增加,更换频繁。同时因树脂除油器罐体压力过大造成安全隐患。
3.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处理含油量小的溶液时,效果非常好,但溶液含油量较高时,就需要经常更换;这样运行成本非常高,更换时工作量大,卫生条件差,更换的废料需要空间存放、处理。另外,更换活性炭时必须中断生产,排空罐体后更换填料后再生产,造成产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需添加任何药剂,采用纯物理方式完成油水分离的萃取有机相分离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设计一种萃取有机相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通的罐体,各个罐体中分别设有隔板,该隔板将各个罐体分别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各个罐体中的隔板上分别装有穿孔滤管,所述穿孔滤管位于上腔室的部分覆盖有表面聚合材料,分别位于各个罐体上腔室内的穿孔滤管借助自身根部连接的水管连通各自的下腔室,第一级罐体的一级进口设置在第一级罐体的上腔室上方,第一级罐体下腔室下方的一级出口与下一级罐体上腔室上方的进口连通,被处理后的水从下一级罐体下腔室下方的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进口和进水管连通,该进水管上依次设置有单向阀、第一球阀、流量计、第一表球阀和第一压力阀。
最后一级罐体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上分支有取样管道,该取样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阀、第二表球阀和第二球阀。
各个罐体上腔室的下方分别设置有排污口。
各个罐体上腔室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排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无需加药预处理,无需添加化学助剂;可高精度分离油水混合物,分离精度可达到0.5mg/L;本实用新型设备体积小,无需工程施工,可移动工作;自动运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实施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兰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41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滤器及液体加热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快速分离的柱体可拆卸式层析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