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塔式双循环喷淋复合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3196.0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7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俞婷;许梧君;吴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0;B01D53/76;B01D53/50;B01D53/56;B01D53/9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式 双循环 喷淋 复合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治理反应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单塔式双循环喷淋复合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通常所说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O2、N2O3等,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O和NO2。
人类活动排放的NOx虽然仅是天然形成的NOx的1/10左右,但由于排放浓度高,地点集中,危害很大。NOx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NOx对人体有致毒作用;对植物的损害作用:NOx是形成酸雨、酸雾的主要原因;NOx与碳氢化合物形成化学烟雾,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各国相继制定了含NOx废气排放指标,对NOx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进行了限制。随着人类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对NOx的排放要求会越来越严格。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对燃煤电站锅炉NOx的排放作了限制,,并且随技术与经济的发展,限制日趋严格。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燃煤烟气中的NOx,对大气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火电厂燃煤锅炉NOx年排放量从2003年的597.3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840万吨,增加了近40.6%。根据美国宇航局资助的CH INA-MAP项目,通过PAINS-ASIA模式检测了中国29个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0年NOx的排放将增加到2660~2970万吨。鉴于此,我国于2011年对燃煤电站锅炉的NOx排放作了进一步的限制。现在,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火电厂烟气中的NOx排放质量浓度最高限制为100mg/m3。为此,十二五以来我国对于NOx的控制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典型的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类。目前我国通常采用SNCR、SCR脱硝技术,但SCR法以NH3为还原气,存在运输困难、投资及运行费用高、催化剂易失活、排放N2O和NH3等二次污染物、操作温度范围窄、工艺复杂等缺陷;SNCR法存在脱硝效率低,操作温度高,以及氨泄漏等缺点,而且投资运行成本高。因此,出现了新的干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包括:活性炭吸收法、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等。
目前,湿法脱硫装置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但是脱硝效率几乎可以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烟气中95%以上为NO,难溶于水,很难被吸收剂所吸收。所以,发展经济可行的烟气脱硝技术势在必行。研发高效经济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国内外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热点。
但是如果能将NO氧化成NO2等容易被吸收的高价态NOx,那么就有可能实现脱硝,达到工艺设备简单、降低能耗、处理费用低、节省空间等效果。
目前的NO氧化技术主要有臭氧氧化、等离子体氧化、化学添加剂氧化等。
化学添加剂氧化吸收工艺相对更加简单成熟。
采用钠碱法联合脱硫脱硝可以利用NaOH脱硫后的产物就可以成为脱硝的反应剂,可以原有脱硫装置的基础上实现脱硝,不仅经济可行,而且整体脱硫脱硝的系统大为简化。与其它工艺相比较,简单成熟,能够用于原有湿法脱硫装置的改造。因此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脱硝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塔式双循环喷淋脱硫脱硝复合吸收装置和工艺系统。
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单塔式双循环脱硫脱硝复合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为脱硫段、臭氧氧化段和脱硝段;所述脱硫段包括贯穿吸收塔侧壁的烟气进口、设置在吸收塔底部的脱硫浆液循环池、设置在脱硫浆液循环池上方的脱硫喷淋吸收层、将脱硫浆液循环池和脱硫喷淋吸收层相互连接的脱硫浆液循环系统;所述脱硫喷淋吸收层正上方设置臭氧氧化段;所述脱硝段包括吸收塔顶端的烟气出口、设置在臭氧氧化段上方的脱硝浆液循环池、设置在脱硝浆液循环池上方的脱硝喷淋吸收层、设置在脱硝喷淋吸收层和烟气出口之间的除雾装置、将脱硝浆液循环池和脱硝喷淋吸收层相互连接的脱硝浆液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3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分选生产中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 下一篇:车用空气干燥器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