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铰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2354.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君;孙瑞娣;张宏儿;陈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5/00 | 分类号: | B23D7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9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铰孔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加工换向器衬套的铰孔装置。
背景技术
换向器俗称整流子,它是直流永磁串激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换向器一般包括换向片、绝缘片以及用于作为换向片、绝缘片的安装基体的衬套,衬套中部具有中心通孔,在生产衬套时,需要用铰孔装置加工出衬套的中心通孔。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铰孔装置加工换向器的衬套时,由于铰孔装置的铰刀末端为平面设置,因此需要先用仪表车床对衬套中部位置进行倒角加工,以便于铰孔装置的铰刀能顺利伸入衬套中部并对衬套中部进行加工。上述衬套至少需要先经过仪表车床加工倒角,再用铰孔装置进行铰孔加工(即加工中心通孔),为了加工换向器的衬套就需要采用较多的设备,占用了车间较大的使用面积,整体产品的加工工序较多,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延长了生产周期。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铰孔装置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占用面积小且生产效率高的铰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占用面积小且生产效率高的铰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铰孔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且用于输送衬套的来料通道、活动安装在来料通道上方的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上固设有与衬套对应设置的铰刀且固定头能带动铰刀沿竖直方向上下平移,所述铰刀首端与固定头固连,铰刀末端设有若干刀齿且相邻两刀齿之间均设有齿槽,每个刀齿末端均向外延伸形成凸起,每个凸起的外侧面均通过弧形曲面过渡至相邻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刀为直柄铰刀,所述刀齿等间距环绕分布在铰刀外侧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来料通道由第一来料通道和第二来料通道构成,所述第一来料通道倾斜设置且与第二来料通道相连,所述第二来料通道水平设置且固定头活动安装在第二来料通道上方,所述第一来料通道和第二来料通道均仅能容纳单个衬套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机架上还水平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二来料通道送出的衬套的卸料通道,在第二来料通道与卸料通道之间设置有加工平台且第二来料通道、卸料通道、加工平台三者联通,所述固定头活动安装在加工平台的正上方,所述卸料通道仅能容纳单个衬套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二来料通道入口处设置有能将第二来料通道内的衬套推送至加工平台上的推送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加工平台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夹紧衬套的两弧形夹紧件,每个弧形夹紧件中部均设置有抵靠凸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铰刀末端未采用平面设置,采用的是刀齿凸起的设计方案,因此无需先用仪表车床对衬套中部位置进行倒角加工;铰刀末端刀齿位置突出,使得铰刀在与衬套中部对应位置接触时铰刀末端能直接切削进入衬套中部,进而铰刀开始对衬套中部进行加工,最终加工出衬套的中心通孔;本铰孔装置仅需采用一台设备即可加工衬套的中心通孔,占用较少车间使用面积,整体产品的加工工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缩短了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衬套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铰刀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衬套;11、中心通孔;20、机架;31、第一来料通道;32、第二来料通道;40、固定头;50、铰刀;51、刀齿;511、凸起;52、齿槽;53、弧形曲面;60、卸料通道;70、加工平台;80、推送机构;90、弧形夹紧件;100、抵靠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铰孔装置,不仅能适用于加工换向器衬套10的中心通孔11,也能适用于铰孔加工类似工件。
现有的铰孔装置采用较多的设备,占用了车间较大的使用面积,整体产品的加工工序较多,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延长了生产周期。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铰孔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2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