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手机后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0090.5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91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926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手机后盖。
背景技术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手机,其后盖一般为0.9mm左右,用户希望能做到更薄,并且在更薄的基础上,其不能透光,后盖要具有滑爽的质感和一定的支撑强度和韧度。
对于手机开发商来说,为了迎合不同用户对手机颜色的不同需求,每款手机后盖都需要生产很多不同的颜色供用户选择。
现有技术为了实现爽滑的质感,其手机后盖一般包括纯硅胶层和油墨层,由于油墨层直接附着于纯硅胶层上,颜色容易掉漆,质感偏软,支撑强度不够,厚度不能做得较薄,做薄了就容易透光。为了达到支撑强度,有的手机后盖包括塑胶层和油墨层,此款产品也容易掉漆,质感偏硬,缺少韧性,手机后盖也容易透光,厚度不能做得较薄,做薄了就容易透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超薄手机后盖,该超薄手机后盖具备超薄的特点,具有滑爽的质感、不透光、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和韧度和可有不同的颜色,不容易掉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超薄手机后盖,包括双面非硬化薄膜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一个面的接着剂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另一个面的颜色油墨层、油压于所述接着剂层表面的低温硅胶层和喷涂于所述低温硅胶层表面的表面油墨层。
具体的,所述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厚度为0.05~0.5mm。
具体的,所述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厚度为0.38mm。
具体的,所述接着剂层的厚度为:3~5μm。
具体的,所述保护油墨层的厚度是40±2μm。
具体的,所述颜色油墨层包括多个交替印刷的不同纯颜色层,以及位于表面的亮油层。
具体的,还包括贴设于所述颜色油墨层的带离型纸的双面胶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手机后盖包括双面非硬化薄膜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一个面的接着剂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另一个面的颜色油墨层、油压于所述接着剂层表面的低温硅胶层和喷涂于所述低温硅胶层表面的表面油墨层,双面非硬化薄膜层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支撑强度,与接着剂的附着良好,同时与各种颜色的颜色油墨层的附着良好,可防止掉漆,接着剂可将低温硅胶紧紧固定在双面非硬化薄膜层,低温硅胶与保护油墨层结合可产生爽滑的质感,保护油墨层还可确保手机后盖不容易透光,采用以上的结构可将手机后盖做得比现有技术的手机后盖更薄,可做到厚度为0.7mm±0.05mm。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手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薄手机后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有:
1——双面非硬化薄膜层
2——接着剂层
3——颜色油墨层
4——低温硅胶层
5——表面油墨层
6——带离型纸的双面胶布。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超薄手机后盖,包括双面非硬化薄膜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一个面的接着剂层、印刷于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另一个面的颜色油墨层、油压于所述接着剂层表面的低温硅胶层和喷涂于所述低温硅胶层表面的表面油墨层。
具体的,所述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型号为PC1151。
具体的,所述双面非硬化薄膜层的厚度为0.38mm。
当前市场上薄膜的厚度为“0.05、0.075、0.1、0. 125、0.188、0.2、0.25、0.38、0.5、0.65mm”等通用规格尺寸,由于要保证手机外壳的韧性,同时也要保证其附着支撑强度,经对比试验,0.38mm厚度效果最好。
薄膜表面为防止被刮花,都会加工上一层硬质膜层,这层硬质膜层一般情况下较难与油墨附着。“双面非硬化是”就是薄膜两面都没有进行硬化处理,是直接延压加工出来的薄膜。由于本实施例使用的薄膜正反面都要印刷,并且需要与油墨有很好的附着性,所以要用双面非硬化薄膜。该种薄膜的透明度>88%,延展性、强度和韧性满足与硅胶油压时的“压力、温度”条件不会影响所设计的产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0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摩擦制动的单向耦合减震皮带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