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式单体液压支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7883.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刘峰;刘志昊;李彦才;李恒;王广路;杨昱琦;李远顺;刘立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立起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1;E21D15/5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单体 液压 支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式单体液压支柱,可广泛应用于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维修维护。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各类矿山的巷道掘进或开采工作面的安全支护使用大量的单体液压支柱,其中绝大多数是悬浮式和活塞式两种产品。根据相关规定,单体液压支柱在报废年限内要定期维修,反复使用。
目前,这两种单体液压支柱维修时零件不能互换,造成很大浪费。特别是活塞式单体液压支柱的主要零件缸体,一旦内壁锈蚀便很难修复再利用。
修复前的单体液压支柱主要组成见图1所示:1、顶盖;2、旧手把;3、活柱体;4、缸体;5、活塞;6、柱头;7、三用阀;8、缸体接高体;9、底座。
主要组成的作用:
1、顶盖的功能是:与交接顶梁连接,支撑顶板。
2、旧手把的功能是:固定缸体,防止灰尘进入支柱体内,当作把手。
3、活柱体的功能是:固定三用阀,连接上下活柱体。
4、缸体的功能是:密封液体,支撑支柱。
5、活塞的功能:密封液体,阻止液体进入活柱体腔内。
6、柱头的功能是:固定密封三用阀,使液体进入缸体内。
7、三用阀的功能是:与注液枪连接,使液体进入,当液体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安全卸载。
8、缸体接高体的功能是:增加支柱整体高度。
9、底座的功能是:支撑活柱体,防止活柱体插入地面下面。
其中旧手把2见图2所示:防尘圈21;导向圈22;钢丝23。
主要组成的作用:
防尘圈21的功能是:防止灰尘进入活柱体杆腔内。
导向圈22的功能是:支撑活柱体,防止与手把内壁接触,划伤活柱体外表面。
钢丝23的功能是:固定手把与缸体。
采用现有的结构,一旦缸体与活柱体出现密封不好的情况,整个液压支柱就不能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式单体液压支柱,通过将手把体增设密封,并去除了活塞,能够有效的将现有的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修复,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式单体液压支柱,包括底座、三用阀、柱头、手把体、缸体、滑动设置在缸体内的活柱体、弹簧,其特征在于,三用阀固定在柱头上,柱头固定在缸体下端或者活柱体上端;活柱体底端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为非密封式结构;手把体固定在缸体上端,手把体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有与活柱体外壁密封配合、防止液压油泄露的密封件;还包括有至少一道对活柱体进行导向的导向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环至少为两道: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其中上导向环固定在手把体内,上导向环内壁与活柱体外壁配合;下导向环位于活柱体下部外壁,与缸体内壁配合。
进一步的,活柱体底端外壁与缸体内壁设有过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把体内壁上还设有防尘圈以及用于与缸体固定的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件为密封圈以及O型圈。
一种复式单体液压支柱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a、修复因内壁严重锈蚀而报废的DW型单体液压支柱的缸体两端密封面,缸体内壁不修复;保证缸体的下端密封面与底座密封牢固、上端密封面与手把体密封;
b、修复DWX型单体液压支柱的活柱体的外表面,提高外表面的抗腐蚀和耐摩擦性能,使其满足DWX型支柱活柱体;
c、在支柱的手把体上,增设防止液压油流出密封槽以及配合的密封件;
d、弃用DW型废旧支柱的活塞;
e、在活柱体下端增设导向环;
f、沿用废旧单体液压支柱的顶盖、底座、复位弹簧,组装后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表现在:
原有的DW液压支柱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缸体的内壁以及活柱体外壁就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后,可以将现有的缸体内壁端部进行稍微修复,然后在配合新的活柱体实现密封。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创新点是在不改变原有悬浮式液压支柱的情况下进行了结构改进,主要表现在:
1、手把体固定在缸体的上端,手把体与活柱体之间设有了密封件,用于密封活柱体与手把体内壁,防止液压油溢出;
2、把活柱体底部位置的活柱体与缸体内壁的密封去掉,活柱体与缸体之间为过油通道;
3、增加了上、下导向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立起,未经刘立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7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进式抗渗摩阻力锚杆
- 下一篇:一种高地温隧道隔热散热衬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