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深水起浮标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0417.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义;陈应华;徐佳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F7/00 | 分类号: | G09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深水 浮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化水生生物标记,尤其涉及智能深水起浮标记。
背景技术
标记——重捕技术是水生生物行为、生物、生态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技术之一。它是指将天然水域中捕获或人工繁育的水生生物做上标记后放回自然水域,重新捕获时可根据相关的记录和生物学数据,研究其游动线路、移动速度、分布范围以及生长该鱼种的年龄、生长情况、摄食特点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国内外的水生生物标记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体外标记法和体内外标记法。体外标记法包括挂牌标记、切鳍标记、烙印标记,体内标记法包括分子标记、金属线码标记、档案室标记、生物遥测标记、分离式卫星标记法等。现有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体外带状标记》,专利号200820157143.3,公开了一种体外带状标记,涉及动物标记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现有体外挂牌标记对动物体伤害大的技术问题。该标记包括标记牌,标记牌是飘带,飘带两端中至少有一端带有动物识别标识,其中部设有侧向开口的凹槽,凹槽的深度至少是飘带宽度的一半。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标记,对动物体伤害轻,特别适用于中小型鱼类等体型小的动物。然而,其应用过程中仍然出现对肌肉组织的损害,其中部分出现损害较大,标记滞留体外会形成移动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GPS定位记录、定时起浮标记地理位置、结构紧凑、批量化标记便利的智能深水起浮标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深水起浮标记,包括具有后盖的柱形壳体,其中:壳体内以折叠方式设置有防水气囊;防水气囊内设有点火线圈;点火线圈上连接有能按需定时的控制电路和和电池;点火线圈的表面附近设有固体引爆剂。点火线圈在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在特定时间引爆固体引爆剂,使防水气囊迅速充气膨胀后,顶开后盖,脱离柱形壳体。在防水气囊上设置识别标记,用于确定放流信息。整个防水气囊浮起到海面,研究人员根据放流信息可以推断产卵场的位置,用于研究。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壳体内以折叠方式设置有防水气囊;防水气囊内设有点火线圈;点火线圈上连接有能按需定时的控制电路和和电池;点火线圈的表面附近设有固体引爆剂。点火线圈在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在特定时间引爆固体引爆剂,使防水气囊迅速充气膨胀后,顶开后盖,脱离柱形壳体。在防水气囊上设置识别标记,用于确定放流信息。整个防水气囊浮起到海面,研究人员根据放流信息可以推断产卵场的位置,用于研究。固体引爆剂为叠氮化钠或硝酸铵。固体引爆剂体积小,重量轻,引爆产生气体的体积大,膨胀迅速,能可靠的将后盖弹出。防水气囊远离后盖的一端贯穿设有单向阀。为进一步提高防水气囊的弹出效果,单向阀能将多余气体射出,以推动防水气囊从柱形壳体内弹出。控制电路上连接有软质天线,并且该控制电路上具有GPS模块;天线的自由端连接在防水气囊内侧,并且在该防水气囊展开时,该天线能同时展开。GPS模块能在防水气囊浮出水面后直接记录下初始位置,减小海流和因为回收不及时而造成的定位误差。同时天线能提高GPS的定位效果和速度,并且可以作为控制电路向外发送特定广播通知信息以便于及时回收。柱形壳体的头部还具有尖端,并且该尖端上还具有螺旋槽。壳体尾部后盖附近具有旋翼,用于提高固着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壳体内以折叠方式设置有防水气囊;防水气囊内设有点火线圈;点火线圈上连接有能按需定时的控制电路和和电池;点火线圈的表面附近设有固体引爆剂。点火线圈在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在特定时间引爆固体引爆剂,使防水气囊迅速充气膨胀后,顶开后盖,脱离柱形壳体。在防水气囊上设置识别标记,用于确定放流信息。整个防水气囊浮起到海面,研究人员根据放流信息可以推断产卵场的位置,用于研究。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具有GPS定位记录、定时起浮标记地理位置、结构紧凑、批量化标记便利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水气囊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壳体1、尖端11、螺旋槽11a、旋翼12、电池13、控制电路14、天线14a、点火线圈15、导线15a、防水气囊16、单向阀16a、后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0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