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脚基础支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20192.9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2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洪辉;陈浩;王冬冬;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 地址: | 3004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支模结构,尤其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柱脚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基础支模方式为砌筑砖基础或使用钢管和模板制作基础,操作复杂、工期较长,而且由于基岩多为异形岩石,采用传统支模结构和支模方法进行施工非常困难,且施工质量难于保证,而且施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可循环使用而减少施工时间、提高工程质量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包括多个钢模板,多个所述钢模板拼接为上下开口的锥台体支模,所述锥台体支模通过基岩上的预埋钢筋卡固,所述锥台体支模通过钢丝绳斜向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模板通过角钢拼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基岩上的预埋钢筋的个数为钢模板的个数的2倍,所述锥台体支模具有多个由钢模板拼接形成的棱角,每个所述锥台体支模下方开口的内侧棱角的两边各卡固一根预埋钢筋。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模板侧面设有背楞,所述背楞上焊接有槽钢支撑。
本实用新型每个所述钢模板上水平平行布设两根背楞,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背楞首尾相接,同一水平面上的所述背楞通过槽钢支撑横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模板的侧面还设有预制拉结勾和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预制拉结勾的下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预制拉结勾相连,另外一端与基岩上的预埋的U型卡环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模板的个数为4个,所述预埋钢筋的个数为8个,每个所述钢模板上都设有一个预制拉结勾和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是通过多个钢模板拼接为一体的锥台体支模,钢模板通过角钢连接,锥台体支模的制作简单快速,钢模板可以重复利用,成本低,而且通过背楞上焊接槽钢支撑,可以增强锥台体支模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锥台体支模的制造不会受到异形基岩的影响,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工效和施工质量,此外,通过预埋钢筋和钢丝绳加固,可以提高锥台体支模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拉结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述,本实施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包括多个钢模板1,钢模板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多个钢模板1可拼接为上下开口的锥台体支模,然后使用角钢2固定,优选的,钢模板1个数为4个,锥台体支模的钢模板1内侧面上水平布设多根背楞3,然后交叉斜向布置多根背楞3,以增强钢模板强度,优选的,每个钢模板1上水平平行布设两根背楞3,同一水平面上的背楞3首尾相接,同一水平面上相对的一组背楞3上焊接槽钢支撑7,槽钢支撑7将两根水平平行布置的背楞3横向连接在一起,抵抗浇筑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锥台体支模(参见图2)通过基岩上的预埋钢筋6固定,基岩上的预埋钢筋6的个数是钢模板1的个数的2倍,优选个数为8个,锥台体支模具有多个由钢模板1拼接形成的棱角,每个棱角两侧各卡固一根预埋钢筋6,防止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钢模板1移位产生偏差,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而钢模板1的侧面还设有预制拉结勾4和通孔5,通孔5位于预制拉结勾4的下方,钢丝绳8的一端穿过通孔5与预制拉结勾相连,另外一端与基岩上的预埋的U型卡环9相连,锥台体支模通过钢丝绳8斜向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钢模板1均为预制片块,现场组装施工或直接将拼装好的整个锥台体支模吊运至要施工的位置进行安装,施工方便、节约工期、可周转重复使用,且混凝土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本实施例的柱脚基础支模结构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3所述,先布设基础定位线,然后将钢模板1运至指定位置,之后在钢模板1内侧焊接背楞3,将钢模板1用成型角钢2连接,并将成型角钢2用螺丝拧紧固定,钢模板1拼装完成后将槽钢支撑7与背楞3焊接固定,或者将上述工序完成后再将钢模板1运至指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0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